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linux进程共享数据

linux进程共享数据

发布时间:2023-03-21 09:05:11

Ⅰ “图文结合”linux 进程、线程、文件描述符的底层原理

开发十年经验总结,阿里架构师的手写Spring boot原理实践文档

阿里架构师的这份:Redis核心原理与应用实践,带你手撕Redis

Tomcat结构原理详解

说到进程,恐怕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线程和进程的关系了,那么先说一下答案: 在 Linux 系统中,进程和线程几乎没有区别

Linux 中的进程其实就是一个数据结构,顺带可以理解文件描述符、重定向、管道命令的底层工作原理,最后我们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看看为什么说线程和进程基本没有区别。

首先,抽象地来说,我们的计算机就是这个东西:

这个大的矩形表示计算机的 内存空间 ,其中的小矩形代表 进程 ,左下角的圆形表示 磁盘 ,右下角的图形表示一些 输入输出设备 ,比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等。另外,注意到内存空间被划分为了两块,上半部分表示 用户空间 ,下半部分表示 内核空间

用户空间装着用户进程需要使用的资源,比如你在程序代码里开一个数组,这个数组肯定存在用户空间;内核空间存放内核进程需要加载的系统资源,这一些资源一般是不允许用户访问的。但是注意有的用户进程会共享一些内核空间的资源,比如一些动态链接库等等。

我们用 C 语言写一个 hello 程序,编译后得到一个可执行文件,在命令行运行就可以打印出一句 hello world,然后程序退出。在操作系统层面,就是新建了一个进程,这个进程将我们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读入内存空间,然后执行,最后退出。

你编译好的那个可执行程序只是一个文件,不是进程,可执行文件必须要载入内存,包装成一个进程才能真正跑起来。进程是要依靠操作系统创建的,每个进程都有它的固有属性,比如进程号(PID)、进程状态、打开的文件等等,进程创建好之后,读入你的程序,你的程序才被系统执行。

那么,操作系统是如何创建进程的呢? 对于操作系统,进程就是一个数据结构 ,我们直接来看 Linux 的源码

task_struct 就是 Linux 内核对于一个进程的描述,也可以称为“进程描述符”。源码比较复杂,我这里就截取了一小部分比较常见的。

我们主要聊聊 mm 指针和 files 指针。 mm 指向的是进程的虚拟内存,也就是载入资源和可执行文件的地方; files 指针指向一个数组,这个数组里装着所有该进程打开的文件的指针。

先说 files ,它是一个文件指针数组。一般来说,一个进程会从 files[0] 读取输入,将输出写入 files[1] ,将错误信息写入 files[2] 。

举个例子,以我们的角度 C 语言的 printf 函数是向命令行打印字符,但是从进程的角度来看,就是向 files[1] 写入数据;同理, scanf 函数就是进程试图从 files[0] 这个文件中读取数据。

每个进程被创建时, files 的前三位被填入默认值,分别指向标准输入流、标准输出流、标准错误流。我们常说的“文件描述符”就是指这个文件指针数组的索引 ,所以程序的文件描述符默认情况下 0 是输入,1 是输出,2 是错误。

我们可以重新画一幅图:

对于一般的计算机,输入流是键盘,输出流是显示器,错误流也是显示器,所以现在这个进程和内核连了三根线。因为硬件都是由内核管理的,我们的进程需要通过“系统调用”让内核进程访问硬件资源。

PS:不要忘了,Linux 中一切都被抽象成文件,设备也是文件,可以进行读和写。

如果我们写的程序需要其他资源,比如打开一个文件进行读写,这也很简单,进行系统调用,让内核把文件打开,这个文件就会被放到 files 的第 4 个位置,对应文件描述符 3:

明白了这个原理, 输入重定向 就很好理解了,程序想读取数据的时候就会去 files[0] 读取,所以我们只要把 files[0] 指向一个文件,那么程序就会从这个文件中读取数据,而不是从键盘:

同理, 输出重定向 就是把 files[1] 指向一个文件,那么程序的输出就不会写入到显示器,而是写入到这个文件中:

错误重定向也是一样的,就不再赘述。

管道符其实也是异曲同工,把一个进程的输出流和另一个进程的输入流接起一条“管道”,数据就在其中传递,不得不说这种设计思想真的很巧妙:

到这里,你可能也看出“Linux 中一切皆文件”设计思路的高明了,不管是设备、另一个进程、socket 套接字还是真正的文件,全部都可以读写,统一装进一个简单的 files 数组,进程通过简单的文件描述符访问相应资源,具体细节交于操作系统,有效解耦,优美高效。

首先要明确的是,多进程和多线程都是并发,都可以提高处理器的利用效率,所以现在的关键是,多线程和多进程有啥区别。

为什么说 Linux 中线程和进程基本没有区别呢,因为从 Linux 内核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把线程和进程区别对待。

我们知道系统调用 fork() 可以新建一个子进程,函数 pthread() 可以新建一个线程。 但无论线程还是进程,都是用 task_struct 结构表示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共享的数据区域不同 。

换句话说,线程看起来跟进程没有区别,只是线程的某些数据区域和其父进程是共享的,而子进程是拷贝副本,而不是共享。就比如说, mm 结构和 files 结构在线程中都是共享的,我画两张图你就明白了:

所以说,我们的多线程程序要利用锁机制,避免多个线程同时往同一区域写入数据,否则可能造成数据错乱。

那么你可能问, 既然进程和线程差不多,而且多进程数据不共享,即不存在数据错乱的问题,为什么多线程的使用比多进程普遍得多呢 ?

因为现实中数据共享的并发更普遍呀,比如十个人同时从一个账户取十元,我们希望的是这个共享账户的余额正确减少一百元,而不是希望每人获得一个账户的拷贝,每个拷贝账户减少十元。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 只有 Linux 系统将线程看做共享数据的进程 ,不对其做特殊看待 ,其他的很多操作系统是对线程和进程区别对待的,线程有其特有的数据结构,我个人认为不如 Linux 的这种设计简洁,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在 Linux 中新建线程和进程的效率都是很高的,对于新建进程时内存区域拷贝的问题,Linux 采用了 -on-write 的策略优化,也就是并不真正复制父进程的内存空间,而是等到需要写操作时才去复制。 所以 Linux 中新建进程和新建线程都是很迅速的

Ⅱ Linux - 进程间通信与线程通信方式

每个进程的用户地址空间都是独立的,一般而言是不能互相访问的,但内核空间是每个进程都共享的,所以进程之间要通信必须通过内核。

上面命令行里的“|”竖线就是一个管道,它的功能是将前一个命令(ps auxf)的输出,作为后一个命令(grep mysql)的输入,从这功能描述,可以看出管道传输数据是单向的,如果想相互通信,我们需要创建两个管道才行。

同时,我们得知上面这种管道是没有名字,所以“|”表示的管道称为匿名管道,用完了就销毁。

管道还有另外一个类型是命名管道,也被叫做 FIFO,因为数据是先进先出的传输方式。

在使用命名管道前,先需要通过 mkfifo 命令来创建,并且指定管道名字

myPipe 就是这个管道的名称,基于 Linux 一切皆文件的理念,所以管道也是以文件的方式存在,我们可以用 ls 看一下,这个文件的类型是 p,也就是 pipe(管道) 的意思:

你操作了后,你会发现命令执行后就停在这了,这是因为管道里的内容没有被读取,只有当管道里的数据被读完后,命令才可以正常退出。

于是,我们执行另外一个命令来读取这个管道里的数据:

可以看到,管道里的内容被读取出来了,并打印在了终端上,另外一方面,echo 那个命令也正常退出了。

我们可以看出,管道这种通信方式效率低,不适合进程间频繁地交换数据。当然,它的好处,自然就是简单,同时也我们很容易得知管道里的数据已经被另一个进程读取了。

前面说到管道的通信方式是效率低的,因此管道不适合进程间频繁地交换数据。

对于这个问题,消息队列的通信模式就可以解决。比如,A 进程要给 B 进程发送消息,A 进程把数据放在对应的消息队列后就可以正常返回了,B 进程需要的时候再去读取数据就可以了。同理,B 进程要给 A 进程发送消息也是如此。

再来,消息队列是保存在内核中的消息链表,在发送数据时,会分成一个一个独立的数据单元,也就是消息体(数据块),消息体是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消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要约定好消息体的数据类型,所以每个消息体都是固定大小的存储块,不像管道是无格式的字节流数据。如果进程从消息队列中读取了消息体,内核就会把这个消息体删除。

消息队列生命周期随内核,如果没有释放消息队列或者没有关闭操作系统,消息队列会一直存在,而前面提到的匿名管道的生命周期,是随进程的创建而建立,随进程的结束而销毁。

消息这种模型,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就像平时发邮件一样,你来一封,我回一封,可以频繁沟通了。

但邮件的通信方式存在不足的地方有两点,一是通信不及时,二是附件也有大小限制,这同样也是消息队列通信不足的点。

消息队列不适合比较大数据的传输,因为在内核中每个消息体都有一个最大长度的限制,同时所有队列所包含的全部消息体的总长度也是有上限。在 Linux 内核中,会有两个宏定义 MSGMAX 和 MSGMNB,它们以字节为单位,分别定义了一条消息的最大长度和一个队列的最大长度。

消息队列通信过程中,存在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的数据拷贝开销,因为进程写入数据到内核中的消息队列时,会发生从用户态拷贝数据到内核态的过程,同理另一进程读取内核中的消息数据时,会发生从内核态拷贝数据到用户态的过程。

消息队列的读取和写入的过程,都会有发生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的消息拷贝过程。那共享内存的方式,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现代操作系统,对于内存管理,采用的是虚拟内存技术,也就是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虚拟内存空间,不同进程的虚拟内存映射到不同的物理内存中。所以,即使进程 A 和 进程 B 的虚拟地址是一样的,其实访问的是不同的物理内存地址,对于数据的增删查改互不影响。

用了共享内存通信方式,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多个进程同时修改同一个共享内存,很有可能就冲突了。例如两个进程都同时写一个地址,那先写的那个进程会发现内容被别人覆盖了。

为了防止多进程竞争共享资源,而造成的数据错乱,所以需要保护机制,使得共享的资源,在任意时刻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正好,信号量就实现了这一保护机制。

信号量其实是一个整型的计数器,主要用于实现进程间的互斥与同步,而不是用于缓存进程间通信的数据。

信号量表示资源的数量,控制信号量的方式有两种原子操作:

P 操作是用在进入共享资源之前,V 操作是用在离开共享资源之后,这两个操作是必须成对出现的。

接下来,举个例子,如果要使得两个进程互斥访问共享内存,我们可以初始化信号量为 1。

具体的过程如下:

可以发现,信号初始化为 1,就代表着是互斥信号量,它可以保证共享内存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在访问,这就很好的保护了共享内存。

另外,在多进程里,每个进程并不一定是顺序执行的,它们基本是以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但有时候我们又希望多个进程能密切合作,以实现一个共同的任务。

例如,进程 A 是负责生产数据,而进程 B 是负责读取数据,这两个进程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的,进程 A 必须先生产了数据,进程 B 才能读取到数据,所以执行是有前后顺序的。

那么这时候,就可以用信号量来实现多进程同步的方式,我们可以初始化信号量为 0。

具体过程:

可以发现,信号初始化为 0,就代表着是同步信号量,它可以保证进程 A 应在进程 B 之前执行。

跨机器进程间通信方式

同个进程下的线程之间都是共享进程的资源,只要是共享变量都可以做到线程间通信,比如全局变量,所以对于线程间关注的不是通信方式,而是关注多线程竞争共享资源的问题,信号量也同样可以在线程间实现互斥与同步:

Ⅲ Linux进程间通信

linux下进程间通信的几种主要手段简介:

一般文件的I/O函数都可以用于管道,如close、read、write等等。

实例1:用于shell

管道可用于输入输出重定向,它将一个命令的输出直接定向到另一个命令的输入。比如,当在某个shell程序(Bourne shell或C shell等)键入who│wc -l后,相应shell程序将创建who以及wc两个进程和这两个进程间的管道。

实例二: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

管道的主要局限性正体现在它的特点上:

有名管道的创建

小结:

管道常用于两个方面:(1)在shell中时常会用到管道(作为输入输入的重定向),在这种应用方式下,管道的创建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2)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用户自己创建管道,并完成读写操作。

FIFO可以说是管道的推广,克服了管道无名字的限制,使得无亲缘关系的进程同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管道和FIFO的数据是字节流,应用程序之间必须事先确定特定的传输"协议",采用传播具有特定意义的消息。

要灵活应用管道及FIFO,理解它们的读写规则是关键。

信号生命周期

信号是进程间通信机制中唯一的异步通信机制,可以看作是异步通知,通知接收信号的进程有哪些事情发生了。信号机制经过POSIX实时扩展后,功能更加强大,除了基本通知功能外,还可以传递附加信息。

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分类角度对信号进行分类:(1)可靠性方面:可靠信号与不可靠信号;(2)与时间的关系上:实时信号与非实时信号。

(1) 可靠信号与不可靠信号

不可靠信号 :Linux下的不可靠信号问题主要指的是信号可能丢失。

可靠信号 :信号值位于SIGRTMIN和SIGRTMAX之间的信号都是可靠信号,可靠信号克服了信号可能丢失的问题。Linux在支持新版本的信号安装函数sigation()以及信号发送函数sigqueue()的同时,仍然支持早期的signal()信号安装函数,支持信号发送函数kill()。

对于目前linux的两个信号安装函数:signal()及sigaction()来说,它们都不能把SIGRTMIN以前的信号变成可靠信号(都不支持排队,仍有可能丢失,仍然是不可靠信号),而且对SIGRTMIN以后的信号都支持排队。这两个函数的最大区别在于,经过sigaction安装的信号都能传递信息给信号处理函数(对所有信号这一点都成立),而经过signal安装的信号却不能向信号处理函数传递信息。对于信号发送函数来说也是一样的。

(2) 实时信号与非实时信号

前32种信号已经有了预定义值,每个信号有了确定的用途及含义,并且每种信号都有各自的缺省动作。如按键盘的CTRL ^C时,会产生SIGINT信号,对该信号的默认反应就是进程终止。后32个信号表示实时信号,等同于前面阐述的可靠信号。这保证了发送的多个实时信号都被接收。实时信号是POSIX标准的一部分,可用于应用进程。非实时信号都不支持排队,都是不可靠信号;实时信号都支持排队,都是可靠信号。

发送信号的主要函数有:kill()、raise()、 sigqueue()、alarm()、setitimer()以及abort()。

调用成功返回 0;否则,返回 -1。

sigqueue()是比较新的发送信号系统调用,主要是针对实时信号提出的(当然也支持前32种),支持信号带有参数,与函数sigaction()配合使用。

sigqueue的第一个参数是指定接收信号的进程ID,第二个参数确定即将发送的信号,第三个参数是一个联合数据结构union sigval,指定了信号传递的参数,即通常所说的4字节值。

sigqueue()比kill()传递了更多的附加信息,但sigqueue()只能向一个进程发送信号。sigqueue()比kill()传递了更多的附加信息,但sigqueue()只能向一个进程发送信号。

inux主要有两个函数实现信号的安装: signal() sigaction() 。其中signal()在可靠信号系统调用的基础上实现, 是库函数。它只有两个参数,不支持信号传递信息,主要是用于前32种非实时信号的安装;而sigaction()是较新的函数(由两个系统调用实现:sys_signal以及sys_rt_sigaction),有三个参数,支持信号传递信息,主要用来与 sigqueue() 系统调用配合使用,当然,sigaction()同样支持非实时信号的安装。sigaction()优于signal()主要体现在支持信号带有参数。

消息队列就是一个消息的链表。可以把消息看作一个记录,具有特定的格式以及特定的优先级。对消息队列有写权限的进程可以向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添加新消息;对消息队列有读权限的进程则可以从消息队列中读走消息。消息队列是随内核持续的

消息队列的内核持续性要求每个消息队列都在系统范围内对应唯一的键值,所以,要获得一个消息队列的描述字,只需提供该消息队列的键值即可;

消息队列与管道以及有名管道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首先,它提供有格式字节流,有利于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其次,消息具有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优先级使用。这两点是管道以及有名管道所不能比的。同样,消息队列可以在几个进程间复用,而不管这几个进程是否具有亲缘关系,这一点与有名管道很相似;但消息队列是随内核持续的,与有名管道(随进程持续)相比,生命力更强,应用空间更大。

信号灯与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不大相同,它主要提供对进程间共享资源访问控制机制。相当于内存中的标志,进程可以根据它判定是否能够访问某些共享资源,同时,进程也可以修改该标志。除了用于访问控制外,还可用于进程同步。信号灯有以下两种类型:

int semop(int semid, struct sembuf *sops, unsigned nsops); semid是信号灯集ID,sops指向数组的每一个sembuf结构都刻画一个在特定信号灯上的操作。

int semctl(int semid,int semnum,int cmd,union semun arg)
该系统调用实现对信号灯的各种控制操作,参数semid指定信号灯集,参数cmd指定具体的操作类型;参数semnum指定对哪个信号灯操作,只对几个特殊的cmd操作有意义;arg用于设置或返回信号灯信息。

进程间需要共享的数据被放在一个叫做IPC共享内存区域的地方,所有需要访问该共享区域的进程都要把该共享区域映射到本进程的地址空间中去。系统V共享内存通过shmget获得或创建一个IPC共享内存区域,并返回相应的标识符。内核在保证shmget获得或创建一个共享内存区,初始化该共享内存区相应的shmid_kernel结构注同时,还将在特殊文件系统shm中,创建并打开一个同名文件,并在内存中建立起该文件的相应dentry及inode结构,新打开的文件不属于任何一个进程(任何进程都可以访问该共享内存区)。所有这一切都是系统调用shmget完成的。

shmget()用来获得共享内存区域的ID,如果不存在指定的共享区域就创建相应的区域。shmat()把共享内存区域映射到调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去,这样,进程就可以方便地对共享区域进行访问操作。shmdt()调用用来解除进程对共享内存区域的映射。shmctl实现对共享内存区域的控制操作。这里我们不对这些系统调用作具体的介绍,读者可参考相应的手册页面,后面的范例中将给出它们的调用方法。

注:shmget的内部实现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系统V共享内存机制;shmat在把共享内存区域映射到进程空间时,并不真正改变进程的页表。当进程第一次访问内存映射区域访问时,会因为没有物理页表的分配而导致一个缺页异常,然后内核再根据相应的存储管理机制为共享内存映射区域分配相应的页表。

Ⅳ linux系统的进程间通信有哪几种方式

Ⅳ 架构师进阶:Linux进程间如何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 IPC 原理
共享内存进程间通信机制主要用于实现进程间大量的数据传输,下图所示为进程间使用共享内存实现大量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640

共享内存是在内存中单独开辟的一段内存空间,这段内存空间有自己特有的数据结构,包括访问权限、大小和最近访问的时间等。该数据结构定义如下:

from /usr/include/linux/shm.h
struct shmid_ds {
struct ipc_perm shm_perm; /* operation perms 操作权限 */
int shm_segsz; /* size of segment (bytes) 段长度大小 */
__kernel_time_t shm_atime; /* last attach time 最近attach时间 */
__kernel_time_t shm_dtime; /* last detach time 最近detach时间 */
__kernel_time_t shm_ctime; /* last change time 最近change时间 */
__kernel_ipc_pid_t shm_cpid; /* pid of creator 创建者pid */
__kernel_ipc_pid_t shm_lpid; /* pid of last operator 最近操作pid */
unsigned short shm_nattch; /* no. of current attaches */
unsigned short shm_unused; /* compatibility */
void *shm_unused2; /* ditto - used by DIPC */
void *shm_unused3; /* unused */|
};
两个进程在使用此共享内存空间之前,需要在进程地址空间与共享内存空间之间建立联系,即将共享内存空间挂载到进程中。

系统对共享内存做了以下限制:

#define SHMMAX 0x2000000 /* max shared seg size (bytes) 最大共享段大小 */

#define SHMMIN 1 /* min shared seg size (bytes) 最小共享段大小 */

#define SHMMNI 4096 /* max num of segs system wide */

#define SHMALL (SHMMAX/getpagesize()*(SHMMNI/16))|

define SHMSEG SHMMNI /* max shared segs per process */

Linux 共享内存管理
1.创建共享内存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
* 第一个参数为 key 值,一般由 ftok() 函数产生
* 第二个参数为欲创建的共享内存段大小(单位为字节)
* 第三个参数用来标识共享内存段的创建标识
*/

int shmget(key_t key, size_t size, int shmflg);
2.共享内存控制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
* 第一个参数为要操作的共享内存标识符
* 第二个参数为要执行的操作
* 第三个参数为 shmid_ds 结构的临时共享内存变量信息
*/

int shmctl(int shmid, int cmd, struct shmid_ds *buf);
3.映射共享内存对象

系统调用 shmat() 函数实现将一个共享内存段映射到调用进程的数据段中,并返回内存空间首地址,其函数声明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hm.h>
/*
* 第一个参数为要操作的共享内存标识符
* 第二个参数用来指定共享内存的映射地址,非0则为此参数,为0的话由系统分配
* 第三个参数用来指定共享内存段的访问权限和映射条件
*/

void *shmat(int shmid, const void *shmaddr, int shmflg);
4.分离共享内存对象

在使用完毕共享内存空间后,需要使用 shmdt() 函数调用将其与当前进程分离。函数声明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hm.h>
/*
* 参数为分配的共享内存首地址
*/

int shmdt(const void *shmaddr);

共享内存在父子进程间遵循的约定
1.使用 fork() 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后,该进程继承父亲进程挂载的共享内存。

2.如果调用 exec() 执行一个新的程序,则所有挂载的共享内存将被自动卸载。

3.如果在某个进程中调用了 exit() 函数,所有挂载的共享内存将与当前进程脱离关系。

程序实例
申请一段共享内存,父进程在首地址处存入一整数,子进程读出。

#include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HM_SIZE 1024

int main()

{

int shm_id, pid;

int *ptr = NULL;
/* 申请共享内存 */

shm_id = shmget((key_t)1004, SHM_SIZE, IPC_CREAT | 0600);
/* 映射共享内存到进程地址空间 */

ptr = (int*)shmat(shm_id, 0, 0);

printf("Attach addr is %p ", ptr);

*ptr = 1004;

printf("The Value of Parent is : %d ", *ptr);

if((pid=fork()) == -1){

perror("fork Err");

exit(0);

}

else if(!pid){
printf("The Value of Child is : %d ", *ptr);
exit(0);
}else{
sleep(1);
/* 解除映射 */

shmdt(ptr);
/* 删除共享内存 */

shmctl(shm_id, IPC_RMID, 0);
}
return 0;
}
输出结果:

640

Ⅵ Linux进程通信实验(共享内存通信,接上篇)

这一篇记录一下共享内存实验,需要linux的共享内存机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了解POSIX信号量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可以参考以下两篇博客: https://blog.csdn.net/sicofield/article/details/10897091
https://blog.csdn.net/ljianhui/article/details/10253345

实验要求:编写sender和receiver程序,sender创建一个共享内存并等待用户输入,然后把输入通过共享内存发送给receiver并等待,receiver收到后把消息显示在屏幕上并用同样方式向sender发送一个over,然后两个程序结束运行。
这个实验的难点主要在于共享内存的创建和撤销(涉及到的步骤比较多,需要理解各步骤的功能),以及实现两个进程间的相互等待(使用信号量来实现,这里使用了有名信号量)

实验心得:学习理解了linux的共享内存机制以及POSIX信号量机制。
两个实验虽然加强了对linux一些机制的理解,但是感觉对linux的学习还不够,需要继续学习。

阅读全文

与linux进程共享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威驰压缩机继电器 浏览:867
华为手机怎么设置移动数据app 浏览:957
空调压缩机哪的厂家多 浏览:388
手指速算法24加7怎么算 浏览:137
如何用python写vlookup函数 浏览:796
社保加密狗厂商 浏览:214
php编译运行说法 浏览:955
程序员说喂 浏览:256
抖音直播云服务器 浏览:627
一加7pro文件夹data 浏览:424
程序员淋雨 浏览:963
python输出数字序列中的空格 浏览:78
怎么将pdf文件大小 浏览:734
氧原子相对分子量算法 浏览:988
加密机为什么是安全的 浏览:451
单片机拼音输入法 浏览:805
苹果笔记本t2加密芯片怎么打开 浏览:797
安卓如何把手机投屏至电视 浏览:756
方舟编译器现在可提速哪些软件 浏览:61
微信加密为什么是黑屏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