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android 多个Activity 共用一个socket
想要让多个activity共用一个socket(本文使用bluetoothsocket,TCP通信其实也是一样的,只是socket引入的库不同而已),网上三个方法,这里只是实现了比较简单的一种(application实体类)。
第一步实现socket实体类:
第二步:设置AndroidManifest.xml
加入android:name=".Mysocket"
第三步:在第一次创建链接时对它初始化:
因为我是蓝牙与51单片机进行通信,初始化bluetoothsocket后,再使用((Mysocket)getApplication()).setSocket(socket8051);这句话初始化实体类。
第四步:在其他的activity调用这个socket可以使用
不出意外可以正常运行。
实体类
`hello`
⑵ Android-蓝牙Socket通信
在蓝牙中,每个服务和服务属性都唯一地由 全局唯一标识符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来校验。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每一个这样的标识信薯培符都要在时空上保证唯一。UUID类可表现为短整形(16或32位)和长整形(128 位)UUID。他提供了分别利用String和16位或32位数值来创建类的构造函数,提供了一个可以比较两个UUID(如果两个都是128位)的方法,还有一个可以转换一个UUID为一个滑唯字符串的方法。UUID实例是不可改变的(immutable),只有被UUID标示的服务可以被发现。
UUID的格式被分成5段,其中中间3段的字符数相同,都是4,第1段是8个字符,最后一段是12个字手绝符。所以UUID实际上是一个8-4-4-4-12的字符串。
UUID相当于Socket的端口,而蓝牙地址相当于Socket的IP。两个蓝牙设备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同一个UUID, 这是一个服务的唯一标识,而且这个UUID的值必须是
android的API上面说明,用于普通蓝牙适配器和android手机蓝牙模块连接的UUID。
⑶ Android - Socket简单使用
ServerSocket类提供如下构造器:
当ServerSocket使用完毕,应使用 close() 方法来关闭此ServerSocket。通常情况下,服务器不应该只接收一个客户端请求,而应该不断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所以程序可以通过循环,不断调用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
Socket 常用构造器
注:上面两个构造器指定远程主机时既可以使用InetAddress来指定,也可以直接使用String对象来指定远程IP。本地主机只有一个IP地址时,使用第一个方法更简单。
在与服务器进行通讯的时候,无法判断远程的服务器是否断开连接。如果使用 OutputStream 发送数据则会影响正常的数据发送(无法区分)。所以就引入了一个心跳机制。
心跳机制实现,使用 Socket.sendUrgentData() 方法发送一个字节流数据(紧急数据)。可以通过判断服务端的 OOBINLINE 属性是否打开,来确定是否断开连接;
setSoTimeout()理解 :设置超时时间;例如:设置为2s,如果阻塞的时间>2s ,那么就会报错。
⑷ Android 基于UDP的Socket通信
1、连接DatagramSocket的服务端(ip和port):开启异步线程和socket
2、发送数据(DatagramPacket):异步
3、接收数据(DatagramPacket):注意连接状态,异步读取
4、关闭连接:关闭DatagramSocket和对应线程
1、异常:android.os.NetworkOnMainThreadException。 socket需要在线程中使用
2、前后端统一传输或者接收协议 [requestcode size d1 d2 d3 ... ],在解析时候用得到
3、实施监控socket的连接状态,还是用心跳包发过去,然后返回数据,一段时间没有的话则代表socket连接失败。
4、注意receive接收数据后的有效长度(一个是预存的buffer,一个是有效结果buffer)
5、客户端连上去后不知道为何一定要先发送一次,才能接收?
6、UDP不安全,有长度限制64K
2019 (* ̄(oo) ̄) 诸事顺利!
⑸ Android Socket 的使用方法
Socket是位于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把TCP/IP层复杂的操作抽象为几个简单的接口,供应用层调用以实现进程在网络中通信。
Socket分为流式套接字和数据包套接字,分别对应网络传输控制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它使用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并且提供了超时重传机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且不对数据包进行可靠性保证。
在网络差的情况下,UDP协议数据包丢失会比较严重,但由于其不属于连接型协议,具有资源消耗少,处理速度快的优点,在音频视频等传输时使用UDP协议较多。
这里我们通过socket实现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3.TestClientSocket
客户端首先就是开启while循环,创建Socket与ServerSocket进行连接,直到建立与ServerSocket的连接;然后同样是获得ServerSocket,通过InputStream读取其内容,通过OutputStream向其写入内容。
4.再打开客户端
客户端开启之后建立与服务端的连接。
连接创建好之后,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信息。
在上层,socket基于对相同IP和相同端口的监听实现的。
刘望舒的Android进阶指北。
⑹ Android socket源码解析(三)socket的connect源码解析
上一篇文章着重的聊了socket服务端的bind,listen,accpet的逻辑。本文来着重聊聊connect都做了什么?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来本文 https://www.jianshu.com/p/da6089fdcfe1 下讨论
当服务端一切都准备好了。客户端就会尝试的通过 connect 系统调用,尝试的和服务端建立远程连接。
首先校验当前socket中是否有正确的目标地址。然后获取IP地址和端口调用 connectToAddress 。
在这个方法中,能看到有一个 NetHooks 跟踪socket的调用,也能看到 BlockGuard 跟踪了socket的connect调用。因此可以hook这两个地方跟踪socket,不过很少用就是了。
核心方法是 socketConnect 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调用 IoBridge.connect 方法。同理也会调用到jni中。
能看到也是调用了 connect 系统调用。
文件:/ net / ipv4 / af_inet.c
在这个方法中做的事情如下:
注意 sk_prot 所指向的方法是, tcp_prot 中 connect 所指向的方法,也就是指 tcp_v4_connect .
文件:/ net / ipv4 / tcp_ipv4.c
本质上核心任务有三件:
想要能够理解下文内容,先要明白什么是路由表。
路由表分为两大类:
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路由表(RIB)和转发表 (fib表),路由表用于决策路由,转发表决策转发分组。下文会接触到这两种表。
这两个表有什么区别呢?
网上虽然给了如下的定义:
但实际上在Linux 3.8.1中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整个路由相关的逻辑都是使用了fib转发表承担的。
先来看看几个和FIB转发表相关的核心结构体:
熟悉Linux命令朋友一定就能认出这里面大部分的字段都可以通过route命令查找到。
命令执行结果如下:
在这route命令结果的字段实际上都对应上了结构体中的字段含义:
知道路由表的的内容后。再来FIB转发表的内容。实际上从下面的源码其实可以得知,路由表的获取,实际上是先从fib转发表的路由字典树获取到后在同感加工获得路由表对象。
转发表的内容就更加简单
还记得在之前总结的ip地址的结构吗?
需要进行一次tcp的通信,意味着需要把ip报文准备好。因此需要决定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目标ip地址在之前通过netd查询到了,此时需要得到本地发送的源ip地址。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往往是面对如下这么情况:公网一个对外的ip地址,而内网会被映射成多个不同内网的ip地址。而这个过程就是通过DDNS动态的在内存中进行更新。
因此 ip_route_connect 实际上就是选择一个缓存好的,通过DDNS设置好的内网ip地址并找到作为结果返回,将会在之后发送包的时候填入这些存在结果信息。而查询内网ip地址的过程,可以成为RTNetLink。
在Linux中有一个常用的命令 ifconfig 也可以实现类似增加一个内网ip地址的功能:
比如说为网卡eth0增加一个IPV6的地址。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调用了devinet内核模块设定好的添加新ip地址方式,并在回调中把该ip地址刷新到内存中。
注意 devinet 和 RTNetLink 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存在同一个模块。虽然都是使用 rtnl_register 注册方法到rtnl模块中:
文件:/ net / ipv4 / devinet.c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实际上整个route模块,是跟着ipv4 内核模块一起初始化好的。能看到其中就根据不同的rtnl操作符号注册了对应不同的方法。
整个DDNS的工作流程大体如下:
当然,在tcp三次握手执行之前,需要得到当前的源地址,那么就需要通过rtnl进行查询内存中分配的ip。
文件:/ include / net / route.h
这个方法核心就是 __ip_route_output_key .当目的地址或者源地址有其一为空,则会调用 __ip_route_output_key 填充ip地址。目的地址为空说明可能是在回环链路中通信,如果源地址为空,那个说明可能往目的地址通信需要填充本地被DDNS分配好的内网地址。
在这个方法中核心还是调用了 flowi4_init_output 进行flowi4结构体的初始化。
文件:/ include / net / flow.h
能看到这个过程把数据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地址端口和目的地址端口,协议类型等数据给记录下来,之后内网ip地址的查询与更新就会频繁的和这个结构体进行交互。
能看到实际上 flowi4 是一个用于承载数据的临时结构体,包含了本次路由操作需要的数据。
执行的事务如下:
想要弄清楚ip路由表的核心逻辑,必须明白路由表的几个核心的数据结构。当然网上搜索到的和本文很可能大为不同。本文是基于LInux 内核3.1.8.之后的设计几乎都沿用这一套。
而内核将路由表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设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网络环境日益庞大且复杂。需要全新的方式进行优化管理系统中的路由表。
下面是fib_table 路由表所涉及的数据结构:
依次从最外层的结构体介绍:
能看到路由表的存储实际上通过字典树的数据结构压缩实现的。但是和常见的字典树有点区别,这种特殊的字典树称为LC-trie 快速路由查找算法。
这一篇文章对于快速路由查找算法的理解写的很不错: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6596046
首先理解字典树:字典树简单的来说,就是把一串数据化为二进制格式,根据左0,右1的方式构成的。
如图下所示:
这个过程用图来展示,就是沿着字典树路径不断向下读,比如依次读取abd节点就能得到00这个数字。依次读取abeh就能得到010这个数字。
说到底这种方式只是存储数据的一种方式。而使用数的好处就能很轻易的找到公共前缀,在字典树中找到公共最大子树,也就找到了公共前缀。
而LC-trie 则是在这之上做了压缩优化处理,想要理解这个算法,必须要明白在 tnode 中存在两个十分核心的数据:
这负责什么事情呢?下面就简单说说整个lc-trie的算法就能明白了。
当然先来看看方法 __ip_dev_find 是如何查找
文件:/ net / ipv4 / fib_trie.c
整个方法就是通过 tkey_extract_bits 生成tnode中对应的叶子节点所在index,从而通过 tnode_get_child_rcu 拿到tnode节点中index所对应的数组中获取叶下一级别的tnode或者叶子结点。
其中查找index最为核心方法如上,这个过程,先通过key左移动pos个位,再向右边移动(32 - bits)算法找到对应index。
在这里能对路由压缩算法有一定的理解即可,本文重点不在这里。当从路由树中找到了结果就返回 fib_result 结构体。
查询的结果最为核心的就是 fib_table 路由表,存储了真正的路由转发信息
文件:/ net / ipv4 / route.c
这个方法做的事情很简单,本质上就是想要找到这个路由的下一跳是哪里?
在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结构体名为 fib_nh_exception 。这个是指fib表中去往目的地址情况下最理想的下一跳的地址。
而这个结构体在上一个方法通过 find_exception 获得.遍历从 fib_result 获取到 fib_nh 结构体中的 nh_exceptions 链表。从这链表中找到一模一样的目的地址并返回得到的。
文件:/ net / ipv4 / tcp_output.c
⑺ Android中Socket编程(二)
LocalServerSocket是属于Android系统内置的一个类,属于net包下,类似java中的serversocket类的功能。
这个类比较简单,构造方法有两个:
一般使用第一个即可;
本类中方法只有四个,分别是:
查看LocalServerSocket源码可知:
本类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实现方式都在LocalSocketImpl中,下次分析。
内容基本同LocalScoket,主要功能也是通过LocalSocketImpl实现的。
⑻ Android Socket了解一下
前段时间做了关于Socket的项目,总结一些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socket 的使用在Android的开发中还是很常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先看下思维导图
首先回一下以前学过的OSI七层网络模型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接下来看对我们开发比较重要的对比模型
定义: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即 传输控制协议
特点:
缺点:效率慢
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特点:
优点:速度快
缺点:消息容易丢失
特点:
以上是作为今天的主题,需要复习的一些简单知识点,当然以上知识点里面的细节远远不止这些,这边知识对知识的一个梳理,打通的过程,接下看说说Socket
看图理解
一张图就能看懂
具体步骤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测试方法,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测试方法不一定实用,(仅供参考),因为每个企业的业务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可能有的企业会对每个消息进行了组装,有包头,包体,报内容,包长度等,那么你读取、发送消息的时候都需要去解包、组包的。这一点需要注意
注:因为ICP/IP属于传输层,socket也可以划分到传输层,其实socket和http的对比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他们本身不是处于同一层级
一般在实际的应用中都会采用多线程去处理socket,一个线程负责读取,一个线程负责发送。注意多线程的使用
⑼ Android-Socket
由于二者不属于同一层面,所以本来是没有可比性的。但随着发展,默认的Http里封装了下面几层的使用,所以才会出现Socket & HTTP协议的对比:(主要是工作方式的不同):
Socket可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文件,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各自维护一个文件,并使用SocketAPI函数对其进行文件操作。在建立连接打开后,可以向各自文件写入内容供对方读取或读取对方内容,通信结束时关闭文件。在UNIX哲学中“一切皆文件”,文件的操作模式基本为“打开-读写-关闭”三大步骤,Socket其实就是这个模式的一个实现。
创建socket的时候,也可以指定不同的参数创建不同的socket描述符,socket函数的三个参数分别为:
当我们调用socket创建一个socket时,返回的socket描述字它存在于协议族(address family,AF_XXX)空间中,但没有一个具体的地址。如果想要给它赋值一个地址,就必须调用bind()函数,否则就当调用connect()、listen()时系统会自动随机分配一个端口。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函数的三个参数分别为:
如果作为一个服务器,在调用socket()、bind()之后就会调用listen()来监听这个socket,如果客户端这时调用connect()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端就会接收到这个请求。
TCP服务器端依次调用socket()、bind()、listen()之后,就会监听指定的socket地址了。TCP客户端依次调用socket()、connect()之后就想TCP服务器发送了一个连接请求。TCP服务器监听到这个请求之后,就会调用accept()函数取接收请求,这样连接就建立好了。之后就可以开始网络I/O操作了,即类同于普通文件的读写I/O操作。
注意:accept的第一个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描述字,是服务器开始调用socket()函数生成的,称为监听socket描述字;而accept函数返回的是已连接的socket描述字。一个服务器通常通常仅仅只创建一个监听socket描述字,它在该服务器的生命周期内一直存在。内核为每个由服务器进程接受的客户连接创建了一个已连接socket描述字,当服务器完成了对某个客户的服务,相应的已连接socket描述字就被关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至此服务器与客户已经建立好连接了。可以调用网络I/O进行读写操作了,即实现了网咯中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网络I/O操作有下面几组:
read()/write()
recv()/send()
readv()/writev()
recvmsg()/sendmsg()
recvfrom()/sendto()
我推荐使用recvmsg()/sendmsg()函数,这两个函数是最通用的I/O函数,实际上可以把上面的其它函数都替换成这两个函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客户端调用connect时,触发了连接请求,向服务器发送了SYN J包,这时connect进入阻塞状态;服务器监听到连接请求,即收到SYN J包,调用accept函数接收请求向客户端发送SYN K ,ACK J+1,这时accept进入阻塞状态;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 K ,ACK J+1之后,这时connect返回,并对SYN K进行确认;服务器收到ACK K+1时,accept返回,至此三次握手完毕,连接建立。
总结:客户端的connect在三次握手的第二个次返回,而服务器端的accept在三次握手的第三次返回。
某个应用进程首先调用close主动关闭连接,这时TCP发送一个FIN M;
另一端接收到FIN M之后,执行被动关闭,对这个FIN进行确认。它的接收也作为文件结束符传递给应用进程,因为FIN的接收意味着应用进程在相应的连接上再也接收不到额外数据;
一段时间之后,接收到文件结束符的应用进程调用close关闭它的socket。这导致它的TCP也发送一个FIN N;
接收到这个FIN的源发送端TCP对它进行确认。
这样每个方向上都有一个FIN和ACK。
所谓短连接,即连接只保持在数据传输过程,请求发起,连接建立,数据返回,连接关闭。它适用于一些实时数据请求,配合轮询来进行新旧数据的更替。
https://github.com/nuisanceless/MySocketDemo
https://github.com/xuuhaoo/OkSocket
⑽ android socket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客户端Socket通过构造方法连接服务器***/
//客户端Socket可以通过指定IP地址或域名两种方式来连接服务器端,实际最终都是通过IP地址来连接服务器
//新建一个Socket,指定其IP地址及端口号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92.168.0.7",80);
/***Socket 客户端 一些常用设置***/
//客户端socket在接收数据时,有两种超时:1.连接服务器超时,即连接超时;2.连接服务器成功后,接收服务器数据超时,即接收超时
//*设置socket 读取数据流的超时时间
socket.setSoTimeout(5000);
//发送数据包,默认为false,即客户端发送数据采用Nagle算法;
//但是对于实时交互性高的程序,建议其改为true,即关闭Nagle算法,客户端每发送一次数据,无论数据包大小都会将这些数据发送出去
socket.setTcpNoDelay(true);
//设置客户端socket关闭时,close()方法起作用时延迟1分钟关闭,如果1分钟内尽量将未发送的数据包发送出去
socket.setSoLinger(true, 60);
//设置输出流的发送缓冲区大小,默认是8KB,即8096字节
socket.setSendBufferSize(8096);
//设置输入流的接收缓冲区大小,默认是8KB,即8096字节
socket.setReceiveBufferSize(8096);
//作用: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服务器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如果服务器端长时间没响应,自动关闭客户端socket
//防止服务器端无效时,客户端长时间处于连接状态
socket.setKeepAlive(true);
/*** Socket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 ****/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获取客户端向服务器端输出流
OutputStream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Writer osw = new OutputStreamWriter(os);
BufferedWriter bw = new BufferedWriter(osw);
//代表可以立即向服务器端发送单字节数据
socket.setOOBInline(true);
//数据不经过输出缓冲区,立即发送
socket.sendUrgentData(65);//"A"
//向服务器端写数据,写入一个缓冲区
//注:此处字符串最后必须包含“\r\n\r\n”,告诉服务器HTTP头已经结束,可以处理数据,否则会造成下面的读取数据出现阻塞
//在write()方法中可以定义规则,与后台匹配来识别相应的功能,例如登录Login()方法,可以写为write("Login|test,123 \r\n\r\n"),供后台识别;
bw.write("Login|test,123 \r\n\r\n");
//发送缓冲区中数据,必须有
bw.flush();
/*** Socket客户端读取服务器端响应数据 ****/
//socket.isConnected代表是否连接成功过
if((socket.isConnected() == true) && (socket.isClosed() == false)){//判断Socket是否处于连接状态
//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端的响应,读取服务器端向客户端的输入流
InputStream is = socket.getInputStream();
//缓冲区
byte[] buffer = new byte[is.available()];
//读取缓冲区
is.read(buffer);
//转换为字符串
String responseInfo = new String(buffer);
//日志中输出
Log.i("TEST", responseInfo);
} //关闭网络
socket.close();
/***第二种:通过connect方法连接服务器***/
Socket socket_other = new Socket();
//使用默认的连接超时
socket_other.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192.168.0.7",80));
//连接超时2s
socket_other.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192.168.0.7",80),2000);
//关闭socket
socket_other.close();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