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linux启动init

linux启动init

发布时间:2023-04-23 04:33:17

‘壹’ linux启动内核报错:init Not tainted

如下图,启动的时候提岁扰示内核错误,关键词:init Not tainted

错误修改了 selinux 的配置文件,改回茄败来即可

挂载系统镜像文件,这里我的机器是Vmware虚拟出来的,直接设置开机连接系统镜像ISO文件即可,然后从镜像启动,选择Rescue模式,启动机器,启乎纳旦动后,原来的系统文件被挂载到了 /mnt/sysimage 下面

参考下图,修改文件 /mnt/sysimage/selinux/conf

修改后,重启系统,问题解决

‘贰’ linux启动的第一个进程init启动的第一个脚本程序

linux启动的第一个进程init启动的第一个脚本程序是sysinit。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虚拟机系统Linux在进行启动时启动的第一个脚本告握的程序名称是sysinit。Linux,全称GNULinux,是一种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其内核由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于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它主要受到Minix和Unix思野派想的启发,是一个基于POSIX的多用户、多任务、袜脊庆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

‘叁’ Linux启动run-init: can't execute '/sbin/init'

Linux启动run-init: can't execute '/sbin/init'如下
当init启动后庆衡仿,它通过执行各种启动事务来继续引导进程(检查并监视文件系统,启动后台程序daemons,等等),直至完成用户所有操作环境的设置工作。这里主要涉及4个程序:init、getty(agetty)、login和shell程序。
init进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etc/rc文件中设置的信息,执行其中设置的命令,然后根据/etc/inittab文件中的信息,为每一个允许登录的终端设备使用fork()创建一个子进程,并在每个新创建的子进程中运行agetty (getty)程序。而init进程则调用wait(),进入等待子进程结束状态。每当它的一个子进程结束退出,它就会根据wait()返回的pid号知道是哪个对应终端的子进程结束了,因此就会为相应终端设备再创建一个新的子进程,并在该子进程中重新执行agetty程序。这样,每个被允许的终端设备都始终有一个对应的进程为其等待处理。
在正常的操作下,init确定agetty正在工作着以允许用户登录,并且拦陪收取孤立进程。孤立进程是指那些其父辈进程已结束的进程;在Linux中所有的进程必须属于单棵进程树,所以孤立进程必须被收取。当系统关闭时,init负责杀死所有其它的誉纤进程,卸载所有的文件系统以及停止处理器的工作,以及任何它被配置成要做的工作。

‘肆’ linux中/etc/init.d设置开机启动

    笔者最近要把写的脚本程序设置为开机启动,而且要把这个脚本做成服务放置在/etc/init.d目录下,和其他服务一样,比如mysql,可以允许命令service mysql start/stop/restart或者/etc/init.d mysql start/stop/restart来执行。用户在启用相应服务时, 就不用进行太缓码复杂的设置。 当服务终止时, 操作系统也能根据脚本的定义, 自动回收相关资腔罩源。 用户还能把重要的服务设置成开机启动, 省去了手动开启的麻烦。/etc/init.d 是 /etc/rc.d/init.d 的软链接(soft link)。

    想到笔者以前做过树莓派来建立adsb接收基站,不妨把他的找出来看看,一个服务到底一个怎么写,有啥格式?

    mp服务,脚本把进程包装成了一个服务, 定义了它在启动、 重启和终止时的具体行为。

    case "$1"就是读取mp命令后的第一个参数的值,分别对应不同的执行函数来操作。本服务脚本有三个函数  start、stop、 reload|restart|force-reload,对应着上面定义的函数。

    服务放在这个脚本下,还需要关联服务,chkconfig --add mp  。在chkconfig工具服务列表中增加此服务,此服务会在/etc/rc.d/rcN.d中赋予K/S入口了。chkconfig --level 2345  mp  on,修改start运行级别设置为2345,。​chkconfig --level 16 mp off,修改stop运行级别为16。需要要注意的是,mp脚本需要设置X执行权限哦。 chkconfig -list可以显示所有运行级系统服务的运行状态信息(on或伍哪闹off)。

‘伍’ 树莓派Linux启动过程简介

    昨天在写关于linux设置脚本开机启动的文章时,有个疑问就是开机时怎么确认运行级别,然后遍历执行/etc/rcN.d/目录下的所有服务程序。带着疑问, 在前人的基础上 学习总结一下linux系统初始化的工作的内容,现在树莓派4B上展示出来。

1、加载内核

    当计算机打开电源后,首先是BIOS开机自检,按照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通常是硬盘)来启动。旅山操作系统接管硬件以后,首先读入 /boot 目录下的内核文件。树莓派4B的内核是Raspbian GNU/Linux 10 (buster),基于Debian。

2、初始化进程init

    内核文件加载以后,运行第一个程序init,它的作用是初始化系统环境。init位于目录/sbin,进程号PID为1,即1号进程,其他所有进程都由init衍生,是init的子进程。

    同时还有个0号进程,idle进程,在系统初始化时由内核kernel自身从无到有创建,通过调用kernel_thread创建一个内核线程去执行init函数,0号进程创建1号进程。

3、运行级别

    具体介绍请参考笔者的文章-Linux运行级别简介  ,但是开机时是怎么确定运行级别的呢?

    init进程首先读取文件 /etc/inittab,它是运行级别的设置文件。但是各个发行版不太一样,init的仔稿配置文件也不一样,有可能使用/etc/event.d里面的配置文件,最新版的改用为/etc/init目录。

4、开机启动程序

    具体详情请参考文章-linux中/etc/init.d设置开机启动 ,确定运行级别后,执行rcN.d目录下的文件,这些链接文件是连接到init.d目录下的程序。init进程逐一加载开机启动程序,其实就是运行这个目录里的启动脚本。

    比如运行级别为5(图形化多用户)时启动的程序:

5、用户登录

    开机启动程序加载完毕以后用户登录。用户的登录方式有三种:

    命令行登录:init进程调用getty程序。

    ssh登录:init进程调用sshd程序。

    图形界面登录:init进程调用显示管理器,Gnome图形界面对应的显示管理器为gdm。

6 、login shell

    默认shell时bash,命令行界面,让念镇孝用户可以直接与操作系统对话。读取环境变量,具体请参考笔者文章-Linux环境变量的设置。

‘陆’ lbios设置linux启动

bios设置开机启动项方法

首先,将u盘启动盘插入到电脑usb插口当中,之后让电脑重新启动,出现开机画面时,按下F2键进入到bios设置画面中,如下图所示为戴尔笔记本开机启动画面:

接着,进入到bios设置菜盯雀吵单后,使用键盘上的左右方向键将菜单栏移动到Boot栏目,我们会看到从上到下6个不同的启动项设置,排在越上面的则为电脑开机时优先执行的凯侍启动项,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们将光标移动到位居第一的启动项Hard Drive,按下回车键后,寻找并移动到USB Storage Device启动项,此项对应的正是我们的u盘启动盘,如下图所示:

按下回车键后,我们岁咐会看到USB Storage Device就位于了首位,而Hard Drive则跑到了3rd Boot Priority的位置,最后我们按下键盘上的F10键保存所做的修改,在电脑重启后则会自动引导启动我们所插入的u盘:

‘柒’ linux设置开机自启动

linux设置开机自启动执行命令

执行命令 : 编辑"/etc/rc.local",添加你想开机运行的命令

运行程序脚本 :然后在文件最后一行添加要执行程序的全路径。

例如,每次开机时要执行一个hello.sh,这个脚本放在/usr下面,那就可以在"/etc/rc.local"中加一行"/usr/./hello.sh",或者" cd /opt && ./hello.sh "
注意,你的命令应该添加在:exit 0 之前

linux在“/etc/rc.d/init.d”下有很多的文件,每个文件都是可以看到内容的,其实都是一些shell脚本或者可执行二进制文件 Linux开机的时候,会加载运行/etc/init.d目录下的程序,因此我们可以把想要自动运行的脚本放到这个目录下即可。系统服务的启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简单的说,运行级就是操作系统当前正在运行的功能级别。

例:在Ubuntu/den里,可以使用update-rc.d命令来把示例脚本:/etc/init.d/proxy安装到各个runlevel中。

update-rc.d后面有三个参数,分别是/etc/init.d下的脚本名字,默认安装方式,运行的优先级。优先级的数字越大,表示越迟运行,这里我们把自己写的服务放在最后运行。

如果要卸载随机启动的服务,执行

在update-rc.d安装的时候提示了警告信息,是因为我们写的/etc/init.d/proxy太简陋了,只包含了我们想要的命令,连LSB的信息也没有提供。

只需要对自启动脚本做一些小改动,就可以避免那个警告了。如下:

到此,一个最简单的随机启动服务写好了,看起来文章挺长的,但其实也就几个命令而已。 在下次开机启动的时候,proxy.py就会以root用户身份被自动运行。

在/etc/init.d下新建示例脚本文件(startTest.sh),该脚本会启动/opt/test.sh。内容如下:

写了脚本文件之后事情还没有完,继续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捌’ Linux系统启动及定制过程

CentOS的启动流程总体顺序如下:

POST --> Boot Sequence --> bootloader(MBR) --> Kernel --> 加载rootfs --> switchroot --> /sbin /init --> (配置文件:/etc/inittab, /etc/init/*.conf) --> 根据init配置文件设置默认运行级别 --> 运行系统初始化脚本/etc/rc.d/rc.sysinit,完成系统初始化 --> 开启或关闭用户选定的对应运行级别下所对应的服务 --> 启动终端,打印登录提示符。

注:前面加粗部分代表内核空间的系统启动流程,后面未加粗部分代表用户空间的系统启动流程。

第一步:硬件启动过程

POST加电自检

主要实现的功能是检测各个外围硬件设备是否存在而且能够正常运行起来,实现这一自检功能的是固化在主板上的ROM(主要代表为CMOS)芯片上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程序;例如BIOS会检测CPU、Memory以及I/O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如果是个人计算机的话可能还会检测一下显示器。只要一通电,CPU就会自动去加载ROM芯片上的BIOS程序,是这样来实现的。而检测完成之后就进行硬件设备的初始化。

选择启动设备以加载MBR

主要实现的功能是选择要启动的硬件设备,选择了之后就可以读取这个设备上位于MBR里头的bootloader了。这一步的实现是这样的:根据BIOS中对启动顺序的设定,BIOS自己会依次扫描各个引导设备,然后第一个被扫描到具有引导程序(bootloader)的设备就被作为要启动的引导设备。

MBR(Main Boot Record),是硬盘的0柱面,0磁道、1扇区(第一个扇区),称为主引导扇区,也称为主引导记录。它由三部分组 成:主引导程序(BootLoader)、硬盘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和硬盘有效标志(55AA)。
注:硬盘默认一个扇区大小为512字节。
第一部分,主引导程序(BootLoader)占446个字节,负责从活动分区中装载,并运行系统引导程序。
第二部分,硬盘分区表DPT占64个字节,有4个分区表项,每个分区表项占16个字节,硬盘中分区有多少以及每一个分区的大小都记 录在其中。
第三部分,硬盘有效标志,占2个字节,固定为55AA。如果这个标志位0xAA55,就认为这个是MB

第二步:GRUB引导阶段

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主引导程序(BootLoader)。Windows使用的是NTLDR(NT Loader,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Bootmgr(Boot Manager,Windows Vista,7,8,10),Linux一般使用的是grub(也叫grub legacy)和grub2。GRUB程序加载执行并引导kernel(内核)程序,其中有三个阶段,Grub引导阶段的文件都在/boot/grub/目录下。

stage1: 这一阶段执行的就是系统安装时预先写入到MBR的Bootloader程序,即是存放在MBR的前446字节里的程序。它的任务仅是读取(加载)硬盘的0柱面,0磁道,2扇区的内容(/boot/grub/stage1)并执行。

stage1.5: 这一阶段是Stage1阶段和Stage2阶段的桥梁,功能是加载stage2所在分区的文件系统驱动,让stage1中的bootloader能识别stage2所在分区的文件系统,此后grub程序便有能力去访问/boot/grub/stage2。

stage2: 这一阶段读取并解析grub的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nf,根据配置文件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通过initrd程序建立虚拟根文件系统,最后调用(转交)内核。

第三步:内部引导阶段

加载内核,核心开始解压,启动一些最核心的程序。为了让内核足够的轻小,硬件驱动并没放在内核文件里面。系统仅探测可识别到的所有硬件设备,加载硬件驱动程序,即加载真正的根文件系统所在设备的驱动程序(有可能会借助于ramdisk加载驱动),以只读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运行用户空间的第一个应用程序:/sbin/init。

第四步:init初始化阶段(系统初始化阶段)

虽然CentOS 5、CentOS 6以及CentOS 7的/etc/init配置文件内容各不相同,但总体的启动流程相同:/sbin/init --> 根据/etc/inittab配置文件设置默认运行级别 --> 运行系统初始化脚本/etc/rc.d/rc.sysinit,完成系统初始化 --> 关闭或启动用户选定的默认运行级别所对应的服务 。

对于CentOS 5来说,初始化程序init是SysV init,其配置文件为:/etc/inittab; 对于CentOS 6来说,初始化程序init是upstart,其配置文件为:/etc/inittab, /etc/init/ .conf,也就是upstart将配置文件拆分成多个,在/etc/init/目录下以conf结尾的都是upstart风格的配置文件,而/etc/inittab仅用于设置默认运行级别; 对于CentOS 7来说,初始化程序init是systemd,其配置文件:/usr/lib/system/systemd/, /etc/systemd/system/

具体执行过程:/sbin/init程序会读取/etc/inittab文件确认运行级别,然后执行/etc/rc.d/rc脚本,根据确认的运行级别启动对应/etc/rc.d/rc#.d/目录下的服务(#为0~6),与此同时执行系统初始化脚本/etc/rc.sysinit(软链接,指向/etc/rc.d/rc.sysinit),还会加载/etc/rc.local(软链接,指向/etc/rc.d/rc.local文件)用户自定义服务(脚本)。

CentOS7中初始化进程变为了systemd,systemd即为system daemon,是Linux下的一种init软件,开发目标是提供更优秀的框架以表示系统服务间的依赖关系,并依此实现系统初始化时服务的并行启动,同时达到降低Shell系统开销的效果,最终代替现在常用的System V与BSD风格的init程序。与多数发行版使用的System V风格的init相比,systemd采用了以下的新技术:A.采用Socket激活式与总线激活式服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各服务的并行运行性能;B.用Cgroup代替PID来追踪进程,即使是两次fork之后生成的守护进程也不会脱离systemd的控制。

第五步:启动终端

根据前面获取的运行级别来启动终端,mingetty程序是用于启动终端的,它会调用登录程序login,这样就能显示出登录提示符了,类似mingetty这种用于打开终端的程序还有getty等。而如果默认运行级别为5,则会打开图形界面。

第一步:硬件启动过程

这一步和CentOS6差不多,详细请看1.1内容。

第二步:GRUB引导阶段

从这一步开始,CentOS6和CentOS7的启动流程区别开始展现出来了。CentOS7的主引导程序使用的是grub2,执行过程是先加载boot.img、core.img两个镜像,再加载MOD模块文件,把grub2程序加载执行,接着解析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fg,根据配置文件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之后构建虚拟根文件系统,最后转到内核。

CentOS7中使用命令进行配置,而不直接去修改配置文件了。grub.cfg配置文件开头注释部分说明了由/etc/grub.d/目录下文件和/etc/default/grub文件组成。改好配置后都需要使用命令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将配置文件重新生成。

第三步:内部引导阶段

这一步与CentOS6也差不多,加载驱动,切换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唯一不同的是执行的初始化程序变成了/usr/lib/systemd/systemd。

第四步:init初始化阶段(系统初始化阶段)

CentOS7中我们的初始化进程变为了systemd。执行默认target配置文件/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这是一个软链接,与默认运行级别有关)。然后执行sysinit.target来初始化系统和basic.target来准备操作系统。接着启动multi-user.target下的本机与服务器服务,并检查/etc/rc.d/rc.local文件是否有用户自定义脚本需要启动。最后执行multi-user下的getty.target及登录服务,检查default.target是否有其他的服务需要启动。

注意:/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指向了/lib/systemd/system/目录下的graphical.target或multiuser.target。而graphical.target依赖multiuser.target,multiuser.target依赖basic.target,basic.target依赖sysinit.target,所以倒过来执行。

unit对象:unit表示不同类型的systemd对象,通过配置文件进行标识和配置;文件中主要包含了系统服务、监听socket、保存的系统快照以及其他与init相关的信息。(也就是CentOS6中的服务器启动脚本)

第五步:启动终端

systemd执行sysinit.target
systemd启动multi-user.target下的本机与服务器服务
systemd执行multi-user.target下面的/etc/rc.d/rc.local
Systemd执行multi-user.target下的getty.target及登录服务
getty.target是启动终端的systemd对象。如果到此步骤,系统没有指定启动图形桌面,到此就可以结束了,如果需要启动图形界面,要在此基础上启动桌面程序。

从 CentOS 7 版本之后,系统开始用 systemd 实现init进程,系统启动和服务器守护进程管理器功能,负责在系统启动或运行时,激活系统资源,服务器进程和其它进程。

unit表示不同类型的systemd对象,通过配置文件进行标识和配置;文件中主要包含了系统服务、监听socket、保存的系统快照以及其它与init相关的信息。

3.2 system unit文件格式

/usr/lib/systemd/system:发行版打包者使用,每个服务最主要的启动脚本设置,类似于之前的/etc/init.d/

/etc/systemd/system:系统管理员和用户使用,管理员建立的执行脚本,类似于/etc/rcN.d/Sxx的功能,比上面目录优先运行

/lib/systemd/system::ubutun的对应目录

/run/systemd/system:系统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服务脚本,比上面目录优先运行

unit 格式说明:

service unit file文件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Unit段的常用选项:

Service段的常用选项:

Install段的常用选项:

注意:对于新创建的unit文件,或者修改了的unit文件,要通知systemd重载此配置文件,而后可以选择重启。

首先在启动界面按e编辑启动参数,

将ro参数更改为rw init=/sysroot/bin/sh,按ctr + x启动系统

按下图执行命令更改root密码

‘玖’ Linux如何启动流程Linux启动流程详解

当用户打开电源后,BIOS开机自检,确定启动设备,安装启动设备,启动设备上面安装的GRUB开始引导Linux,Linux首先先进行内核引导,通过跟切换,执行init程序,init程序确定启动级别,根据启动级别进行系统初始化和运行的服务,然后返回init启动终端,用户通过验证成功登陆Shell,这就是一个从开机到登陆的启动过程。

一、硬件引导启动
当用户打开电源后POST开始自检,检测硬件设备是否确实或者存在故障(是否影响正常开机),如果不影响正常开机,就把任务交给BIOS。BIOS通过搜索,安装启动确定启动设备,启动项为硬盘,BIOS去读取硬盘的前512字节到内存,找到BootLoader,确定GRUB

二、GRUB引导启动内核
这一部分概况起来就是:GRUB程序加载执行并开始引导kernel程序

Boot Loader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小段程序。通过GRUB引导可以确定内核程序,因为引导扇区只有446字节,GRUB只是一个小的程序安装在里面,真正使用的在MBR后面的扇区存放,我们想使用Bootloader GRUB功能必须读取后面的文件,Bootloader GRUB功能程序的运行和加载配置选项分为三个阶段

Stage1阶段:
Stage1阶段其实就是执行系统安装时预先写入到MBR的Bootloader中的程序。

Stage1阶段的任务仅是将硬盘0柱面0磁道2扇区的内容读入内存并执行,它是Stage1.5阶段或Stage2阶段的入口,引导进入Stage1.5阶段或Stage2阶段。 在此Stage1阶段,还没有识别文件系统的能力。

Stage1.5阶段:
stage1.5阶段是stage1阶段和stage2阶段的中间桥梁。stage1.5阶段具有识别启动分区文件系统的能力,此后GRUB程序便有能力去访问/boot分区下/grub目录下的 stage2文件,并将stage2载入内存执行。

Stage2阶段
Stage2阶段执行时,首先会解析GRUB程序的配置文件grub.conf,并依配置文件决定是否显示系统启动菜单。然后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通过initrd程序建立RAMDisk内存虚拟根文件系统。此时控制权将转交给内核程序。

三、内核引导启动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在内存中建立虚拟根文件系统实现相关设备的驱动并建立和切换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统。

解压内核镜像加载到内存,以及initrd程序建立RAMDisk内存虚拟根文件系统后,内核开始驱动基本硬件,并调用虚拟根文件系统中的init程序加载驱动模块初始化系统中各种设备的相关配置工作,其中包括CPU、I/O、存储设备等。当所需的驱动程序加载完后,会根据grub.conf配置文件中“root=XXX”部分所指定的内容创建一个根设备,然后将根文件系统以只读的方式挂载,并切换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上,同时调用系统进程的/sbin/init程序,进入系统初始化阶段。

四、系统初始化
这一步是通过/sbin/init,init程序准备软件运行坏境,启动系统服务

通过/etc/inittab文件确定运行级别,然后去执行系统初始化脚本/etc/rc.sysinit,为用户初始化用户空间环境,在完成初始化后,根据运行级别,系统开始对应级别的目录启动服务,关闭那些不要的服务(里面S99local -> ../rc.local)用户自动服务启动脚本

运行级别:为系统运行或维护等目的而设定;0-6:7个级别
0:关机
1:单用户模式(root自动登录), single, 维护模式
2: 多用户模式,启动网络功能,但不会启动NFS;维护模式
3:多用户模式,正常模式;文本界面
4:预留级别;可同3级别
5:多用户模式,正常模式;图形界面
6:重启
默认级别:3, 5
切换级别:init #
查看级别:runlevel ; who -r
五、启动终端,用户登录
这一步是用户登录shell过程

如果没有改变级别,默认情况执行/sbin/mingetty打开6个纯文本终端,让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输入完成后,再调用login程序,核对密码。如果密码正确,就从文件 /etc/passwd 读取该用户指定的shell,然后启动这个shell。更多Linux介绍请查看《Linux就该这么学》。

‘拾’ Linux里面init 6是什么意思

就是重启电脑的意思,具体命令查看《Linux就该这么学》
init命令 – 切换系统运行级别
重启服务器:
# init 6

语法格式:init [参数]
常用参数:
0 关机
1 单用户
2 多用户
3 完全多用户模式
5 图形界面
6 重启

阅读全文

与linux启动ini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程序员面试经历 浏览:983
苹果怎么设置app只用数据 浏览:855
学以为己pdf 浏览:231
为什么安卓手机进步很大 浏览:342
mfc软件加密 浏览:326
ubuntu上传文件命令 浏览:712
合约马丁格尔源码 浏览:971
慕课文件夹名称 浏览:671
用app国潮手帐怎么做 浏览:254
解压娱乐编辑器 浏览:615
wppdf 浏览:265
sshlinux文件下载 浏览:175
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问题 浏览:751
金手指文件放哪个文件夹 浏览:44
想创app软件怎么操作 浏览:199
为啥电脑总是显示没有文件夹 浏览:674
iphone显示无法验证app怎么回事 浏览:968
推荐解压好游戏 浏览:277
cpu服务器过载怎么办 浏览:620
zip内存压缩 浏览: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