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linux调度原理

linux调度原理

发布时间:2023-06-07 19:18:06

Ⅰ 嵌入式linux要学哪些

您好,关于该问题,解答如下:
嵌入式linux要学什么:
1.Linux 基础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Linux文件系统 Linux常用命令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熟悉Linux服务能够独立安装Linux操作系统 能够熟练使用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 认识Linux系统的常用服务安装Linux操作系统 Linux基本命令实践 设置Linux环境变量 定制Linux的服务 Shell 编程基础使用vi编辑文件 使用Emacs编辑文件 使用其他编辑器

2.Linux 下的 C 编程基础

linux C语言环境概述 Gcc使用方法 Gdb调试技术 Autoconf Automake Makefile 代码优化 熟悉Linux系统下的开发环境 熟悉Gcc编译器 熟悉Makefile规则编写Hello,World程序 使用 make命令编译程序 编写带有一个循环的程序 调试一个有问题的程序

3.Shell 编程基础

Shell 简介 认识后台程序Bash编程熟悉Linux系统下的编辑环境 熟悉Linux下的各种Shell 熟练进行shell编程熟悉vi基本操作 熟悉Emacs的基本操作 比较不同shell的区别 编写一个测试服务器是否连通的shell脚本程序 编写一个查看进程是否存在的shell脚本程序 编写一个带有循环语句的shell脚本程序

4.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

嵌入式系统概述 交叉编译 配置TFTP服务 配置NFS服务 下载Bootloader和内核 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开发流程熟悉嵌入式系统概念以及开发流程 建立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制作cross_gcc工具链 编译并下载U-boot 编译并下载Linux内核 编译并下载Linux应用程序

5.嵌入式系统移植

Linux内核代码 平台相关代码分析 ARM平台介绍 平台移植的关键技术 移植Linux内核到 ARM平台 了解移植的概念 能够移植Linux内核移植Linux2.6内核到 ARM9开发板

6.嵌入式Linux下串口通信

串行I/O的基本概念 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开发流程 Linux系统的文件和设备 与文件相关的系统调用 配置超级终端和MiniCOM 能够熟悉进行串口通信 熟悉文件I/O 编写串口通信程序 编写多串口通信程序

7.嵌入式系统中多进程程序设计

Linux系统进程概述 嵌入式系统的进程特点 进程操作 守护进程 相关的系统调用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的概念 能够编写多进程程序编写多进程程序 编写一个守护进程程序 sleep系统调用任务管理、同步与通信 Linux任务概述任务调度 管道 信号 共享内存 任务管理 API 了解Linux系统任务管理机制 熟悉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式 熟悉嵌入式Linux中的任务间同步与通信编写一个简单的管道程序实现文件传输 编写一个使用共享内存的程序

8.嵌入式系统中多线程程序设计

线程的基础知识 多线程编程方法 线程应用中的同步问题了解线程的概念 能够编写简单的多线程程序编写一个多线程程序

9.嵌入式 Linux 网络编程

网络基础知识 嵌入式Linux中TCP/IP网络结构 socket 编程 常用 API函数 分析Ping命令的实现 基本UDP套接口编程 许可证管理 PPP协议 GPRS 了解嵌入式Linux网络体系结构 能够进行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socket 编程 熟悉UDP协议、PPP协议 熟悉GPRS 使用socket 编写代理服务器 使用socket 编写路由器 编写许可证服务器 指出TCP和UDP的优缺点 编写一个web服务器 编写一个运行在 ARM平台的网络播放器

10.Linux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基础知识 Linux系统的模块 字符设备驱动分析 fs_operation结构 加载驱动程序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 了解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结构 能够编写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编写Skull驱动 编写键盘驱动 编写I/O驱动 分析一个看门狗驱动程序 对比Linux2.6内核与2.4内核中字符设备驱动的不同Linux 块设备驱动程序块设备驱动程序工作原理 典型的块设备驱动程序分析 块设备的读写请求队列了解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结构 能够编写简单的块设备驱动程序比较字符设备与块设备的异同 编写MMC卡驱动程序 分析一个文件系统 对比Linux2.6内核与2.4内核中块设备驱动的不同

11.GUI 程序开发

GUI基础 嵌入式系统GUI类型 编译QT 进行QT开发熟悉嵌入式系统常用的GUI 能够进行QT编程使用QT编写“Hello,World”程序 调试一个加入信号/槽的实例 通过重载QWidget 类方法处理事件

12.文件系统

虚拟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建立 ramfs内存文件系统 proc文件系统 devfs 文件系统 MTD技术简介 MTD块设备初始化 MTD块设备的读写操作了解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了解嵌入式Linux的文件系统了解MTD技术 能够编写简单的文件系统为 ARM9开发板添加 MTD支持移植JFFS2文件系统 通过proc文件系统修改操作系统参数 分析romfs 文件系统源代码 创建一个cramfs 文件系统
——如有帮助,请采纳一下。

Ⅱ Linux课程主要讲什么内容

Linux学习,主要学以下内容:
第一阶段:linux基础入门
1. 开班课程介绍-规章制度介绍-破冰活动;
2. Linux硬件基础/Linux发展历史;
3. Linux系统安装/xshell连接/xshell优化/SSH远程连接故障问题排查
4. 第一关一大波命令及特殊字符知识考试题讲解
5. Linux基础优化
6. Linux目录结构知识精讲
7. 第二关一大波命令及特殊
知识考试题讲解(上)
8. 第二关一大波命令及特殊知识考试题讲解(下)
9. Linux文件属性一大堆知识精讲
10. Linux通配符/正则表达式
11. 第三关一大波命令及重要知识考试题讲解(上)
12. 第三关一大波命令及重要知识考试题讲解(下)
13. Linux系统权限(上)
14. Linux系统权限(下)
15. 第一阶段结束需要导师或讲师对整体课程进行回顾
第二阶段:linux系统管理进阶
1. Linux定时任务
2. Linux用户管理
3. Linux磁盘与文件系统(上)
4. Linux磁盘与文件系统(中下)
5. Linux三剑客之sed命令
第三阶段:Linux Shell基础
1. Shell编程基础1
2. Shell编程基础234
3. Linux三剑客之awk命令
第四阶段:Linux网络基础
1. 计算机网络基础上
2. 计算机网络基础下
3. 第二阶段结束需要导师或讲师对整体课程进行回顾。
第五阶段:Linux网络服务
1. 集群实战架构开始及环境准备
2. rsync数据同步服务
3. Linux全网备份项目案例精讲
4. nfs网络存储服务精讲
5. inotify/sersync实时数据同步/nfs存储实时备份项目案例精讲
第六阶段:Linux重要网络服务
1. http协议/www服务基础
2. nginx web介绍及基础实践
3. nginx web精讲结束
4. lnmp环境部署/数据库异机迁移/共享数据异机迁移到NFS系统
5. nginx负载均衡深入透彻
6. keepalived高可用深入透彻
第七阶段:Linux中小规模集群构建与优化(50台)
1. 期中架构开战说明+期中架构部署回顾
2. 全体昼夜兼程部署期中架构并完成上台述职演讲(加上两个周末共9天)
3. kickstart cobbler 批量自动安装系统
4. pptp vpn与ntp服务
5. memcached原理及部署/作为缓存及session会话共享
第八阶段:Ansible自动化运维与Zabbix监控
1. SSH服务秘钥认证
2. ansible批量自动化管理集群(入门及深入)
3. zabbix监控
第九阶段:大规模集群高可用服务(Lvs、Keepalived)
1. Centos7系统自行安装/centos6与7区别
2. lvs负载均衡集群/keepalived管理LVS集群
第十阶段:java Tomcat服务及防火墙Iptables
1. iptables防火墙精讲上
2. iptables防火墙精讲下
3. tomcat java应用服务/nginx配合tomcat服务部署及优化
第十一阶段:MySQL DBA高级应用实践
1. MySQL数据库入门基础命令
2. MySQL数据库进阶备份恢复
3. MySQL数据库深入事务引擎
4. MySQL数据库优化SQL语句优化
5. MySQL数据库集群主从复制/读写分离
6. MySQL数据库高可用/mha/keepalved
第十二阶段:高性能数据库Redis和Memcached课程
第十三阶段:Linux大规模集群架构构建(200台)
第十四阶段:Linux Shell编程企业案例实战
第十五阶段:企业级代码发布上线方案(SVN和Git)
1. GIT管理
2. 代码上线项目案例
第十六阶段企业级Kvm虚拟化与OpenStack云计算
1. KVM虚拟化企业级实战
2. OpenStack云计算企业级实战
第十七阶段公有云阿里云8大组件构建集群实战
第十八阶段:Docker技术企业应用实践
1. Docker容器与微服务深入实践
2. 大数据Hadoop生态体系及实践
第十九阶段:Python自动化入门及进阶
第二十阶段:职业规划与高薪就业指导

Ⅲ 进程调度的Linux 原理

1,SCHED_OTHER 分时调度策略,
2,SCHED_FIFO实时调度策略,先到先服务
3,SCHED_RR实时调度策略,时间片轮转
实时进程将得到优先调用,实时进程根据实时优先级决定调度权值,分时进程则通过nice和counter值决定权值,nice越小,counter越大,被调度的概率越大,也就是曾经使用了cpu最少的进程将会得到优先调度。
SHCED_RR和SCHED_FIFO的不同:
当采用SHCED_RR策略的进程的时间片用完,系统将重新分配时间片,并置于就绪队列尾。放在队列尾保证了所有具有相同优先级的RR任务的调度公平。
SCHED_FIFO一旦占用cpu则一直运行。一直运行直到有更高优先级任务到达或自己放弃。
如果有相同优先级的实时进程(根据优先级计算的调度权值是一样的)已经准备好,FIFO时必须等待该进程主动放弃后才可以运行这个优先级相同的任务。而RR可以让每个任务都执行一段时间。
相同点:
RR和FIFO都只用于实时任务。
创建时优先级大于0(1-99)。
按照可抢占优先级调度算法进行。
就绪态的实时任务立即抢占非实时任务。
所有任务都采用linux分时调度策略时。
1,创建任务指定采用分时调度策略,并指定优先级nice值(-20~19)。
2,将根据每个任务的nice值确定在cpu上的执行时间(counter)。
3,如果没有等待资源,则将该任务加入到就绪队列中。
4,调度程序遍历就绪队列中的任务,通过对每个任务动态优先级的计算(counter+20-nice)结果,选择计算结果最大的一个去运行,当这个时间片用完后(counter减至0)或者主动放弃cpu时,该任务将被放在就绪队列末尾(时间片用完)或等待队列(因等待资源而放弃cpu)中。
5,此时调度程序重复上面计算过程,转到第4步。
6,当调度程序发现所有就绪任务计算所得的权值都为不大于0时,重复第2步。
所有任务都采用FIFO时,
1,创建进程时指定采用FIFO,并设置实时优先级rt_priority(1-99)。
2,如果没有等待资源,则将该任务加入到就绪队列中。
3,调度程序遍历就绪队列,根据实时优先级计算调度权值(1000+rt_priority),选择权值最高的任务使用cpu,该FIFO任务将一直占有cpu直到有优先级更高的任务就绪(即使优先级相同也不行)或者主动放弃(等待资源)。
4,调度程序发现有优先级更高的任务到达(高优先级任务可能被中断或定时器任务唤醒,再或被当前运行的任务唤醒,等等),则调度程序立即在当前任务堆栈中保存当前cpu寄存器的所有数据,重新从高优先级任务的堆栈中加载寄存器数据到cpu,此时高优先级的任务开始运行。重复第3步。
5,如果当前任务因等待资源而主动放弃cpu使用权,则该任务将从就绪队列中删除,加入等待队列,此时重复第3步。
所有任务都采用RR调度策略时
1,创建任务时指定调度参数为RR,并设置任务的实时优先级和nice值(nice值将会转换为该任务的时间片的长度)。
2,如果没有等待资源,则将该任务加入到就绪队列中。
3,调度程序遍历就绪队列,根据实时优先级计算调度权值(1000+rt_priority),选择权值最高的任务使用cpu。
4,如果就绪队列中的RR任务时间片为0,则会根据nice值设置该任务的时间片,同时将该任务放入就绪队列的末尾。重复步骤3。
5,当前任务由于等待资源而主动退出cpu,则其加入等待队列中。重复步骤3。
系统中既有分时调度,又有时间片轮转调度和先进先出调度
1,RR调度和FIFO调度的进程属于实时进程,以分时调度的进程是非实时进程。
2,当实时进程准备就绪后,如果当前cpu正在运行非实时进程,则实时进程立即抢占非实时进程。
3,RR进程和FIFO进程都采用实时优先级做为调度的权值标准,RR是FIFO的一个延伸。FIFO时,如果两个进程的优先级一样,则这两个优先级一样的进程具体执行哪一个是由其在队列中的未知决定的,这样导致一些不公正性(优先级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让你一直运行?),如果将两个优先级一样的任务的调度策略都设为RR,则保证了这两个任务可以循环执行,保证了公平。 调度程序运行时,要在所有处于可运行状态的进程之中选择最值得运行的进程投入运行。选择进程的依据是什么呢?在每个进程的task_struct 结构中有这么四项:
policy, priority , counter, rt_priority
这四项就是调度程序选择进程的依据.其中,policy是进程的调度策略,用来区分两种进程-实时和普通;priority是进程(实时和普通)的优先级;counter 是进程剩余的时间片,它的大小完全由priority决定;rt_priority是实时优先级,这是实时进程所特有的,用于实时进程间的选择。
首先,Linux 根据policy从整体上区分实时进程和普通进程,因为实时进程和普通进程度调度是不同的,它们两者之间,实时进程应该先于普通进程而运行,然后,对于同一类型的不同进程,采用不同的标准来选择进程:
对于普通进程,Linux采用动态优先调度,选择进程的依据就是进程counter的大小。进程创建时,优先级priority被赋一个初值,一般为0~70之间的数字,这个数字同时也是计数器counter的初值,就是说进程创建时两者是相等的。字面上看,priority是“优先级”、counter是“计数器”的意思,然而实际上,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进程的“时间片”。Priority代表分配给该进程的时间片,counter表示该进程剩余的时间片。在进程运行过程中,counter不断减少,而priority保持不变,以便在counter变为0的时候(该进程用完了所分配的时间片)对counter重新赋值。当一个普通进程的时间片用完以后,并不马上用priority对counter进行赋值,只有所有处于可运行状态的普通进程的时间片(p->;;counter==0)都用完了以后,才用priority对counter重新赋值,这个普通进程才有了再次被调度的机会。这说明,普通进程运行过程中,counter的减小给了其它进程得以运行的机会,直至counter减为0时才完全放弃对CPU的使用,这就相对于优先级在动态变化,所以称之为动态优先调度。至于时间片这个概念,和其他不同操作系统一样的,Linux的时间单位也是“时钟滴答”,只是不同操作系统对一个时钟滴答的定义不同而已(Linux为10ms)。进程的时间片就是指多少个时钟滴答,比如,若priority为20,则分配给该进程的时间片就为20个时钟滴答,也就是20*10ms=200ms。Linux中某个进程的调度策略(policy)、优先级(priority)等可以作为参数由用户自己决定,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内核创建新进程时分配给进程的时间片缺省为200ms(更准确的,应为210ms),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改变它。
对于实时进程,Linux采用了两种调度策略,即FIFO(先来先服务调度)和RR(时间片轮转调度)。因为实时进程具有一定程度的紧迫性,所以衡量一个实时进程是否应该运行,Linux采用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标准。实时进程的counter只是用来表示该进程的剩余时间片,并不作为衡量它是否值得运行的标准,这和普通进程是有区别的。上面已经看到,每个进程有两个优先级,实时优先级就是用来衡量实时进程是否值得运行的。
这一切看来比较麻烦,但实际上Linux中的实现相当简单。Linux用函数goodness()来衡量一个处于可运行状态的进程值得运行的程度。该函数综合了上面提到的各个方面,给每个处于可运行状态的进程赋予一个权值(weight),调度程序以这个权值作为选择进程的唯一依据。
Linux根据policy的值将进程总体上分为实时进程和普通进程,提供了三种调度算法:一种传统的Unix调度程序和两个由POSIX.1b(原名为POSIX.4)操作系统标准所规定的“实时”调度程序。但这种实时只是软实时,不满足诸如中断等待时间等硬实时要求,只是保证了当实时进程需要时一定只把CPU分配给实时进程。
非实时进程有两种优先级,一种是静态优先级,另一种是动态优先级。实时进程又增加了第三种优先级,实时优先级。优先级是一些简单的整数,为了决定应该允许哪一个进程使用CPU的资源,用优先级代表相对权值-优先级越高,它得到CPU时间的机会也就越大。
? 静态优先级(priority)-不随时间而改变,只能由用户进行修改。它指明了在被迫和其他进程竞争CPU之前,该进程所应该被允许的时间片的最大值(但很可能的,在该时间片耗尽之前,进程就被迫交出了CPU)。
? 动态优先级(counter)-只要进程拥有CPU,它就随着时间不断减小;当它小于0时,标记进程重新调度。它指明了在这个时间片中所剩余的时间量。
? 实时优先级(rt_priority)-指明这个进程自动把CPU交给哪一个其他进程;较高权值的进程总是优先于较低权值的进程。如果一个进程不是实时进程,其优先级就是0,所以实时进程总是优先于非实时进程的(但实际上,实时进程也会主动放弃CPU)。
当policy分别为以下值时:
1) SCHED_OTHER:这是普通的用户进程,进程的缺省类型,采用动态优先调度策略,选择进程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进程goodness值的大小。这种进程在运行时,可以被高goodness值的进程抢先。
2) SCHED_FIFO:这是一种实时进程,遵守POSIX1.b标准的FIFO(先入先出)调度规则。它会一直运行,直到有一个进程因I/O阻塞,或者主动释放CPU,或者是CPU被另一个具有更高rt_priority的实时进程抢先。在Linux实现中,SCHED_FIFO进程仍然拥有时间片-只有当时间片用完时它们才被迫释放CPU。因此,如同POSIX1.b一样,这样的进程就象没有时间片(不是采用分时)一样运行。Linux中进程仍然保持对其时间片的记录(不修改counter)主要是为了实现的方便,同时避免在调度代码的关键路径上出现条件判断语句 if (!(current->;;policy&;;SCHED_FIFO)){...}-要知道,其他大量非FIFO进程都需要记录时间片,这种多余的检测只会浪费CPU资源。(一种优化措施,不该将执行时间占10%的代码的运行时间减少到50%;而是将执行时间占90%的代码的运行时间减少到95%。0.9+0.1*0.5=0.95>;;0.1+0.9*0.9=0.91)
3) SCHED_RR:这也是一种实时进程,遵守POSIX1.b标准的RR(循环round-robin)调度规则。除了时间片有些不同外,这种策略与SCHED_FIFO类似。当SCHED_RR进程的时间片用完后,就被放到SCHED_FIFO和SCHED_RR队列的末尾。
只要系统中有一个实时进程在运行,则任何SCHED_OTHER进程都不能在任何CPU运行。每个实时进程有一个rt_priority,因此,可以按照rt_priority在所有SCHED_RR进程之间分配CPU。其作用与SCHED_OTHER进程的priority作用一样。只有root用户能够用系统调用sched_setscheler,来改变当前进程的类型(sys_nice,sys_setpriority)。
此外,内核还定义了SCHED_YIELD,这并不是一种调度策略,而是截取调度策略的一个附加位。如同前面说明的一样,如果有其他进程需要CPU,它就提示调度程序释放CPU。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这甚至会引起实时进程把CPU释放给非实时进程。 真正执行调度的函数是schele(void),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进程执行,并且真正进行上下文切换,使得选中的进程得以执行。而reschele_idle(struct task_struct *p)的作用是为进程选择一个合适的CPU来执行,如果它选中了某个CPU,则将该CPU上当前运行进程的need_resched标志置为1,然后向它发出一个重新调度的处理机间中断,使得选中的CPU能够在中断处理返回时执行schele函数,真正调度进程p在CPU上执行。在schele()和reschele_idle()中调用了goodness()函数。goodness()函数用来衡量一个处于可运行状态的进程值得运行的程度。此外,在schele()函数中还调用了schele_tail()函数;在reschele_idle()函数中还调用了reschele_idle_slow()。这些函数的实现对理解SMP的调度非常重要,下面一一分析这些函数。先给出每个函数的主要流程图,然后给出源代码,并加注释。
goodness()函数分析
goodness()函数计算一个处于可运行状态的进程值得运行的程度。一个任务的goodness是以下因素的函数:正在运行的任务、想要运行的任务、当前的CPU。goodness返回下面两类值中的一个:1000以下或者1000以上。1000或者1000以上的值只能赋给“实时”进程,从0到999的值只能赋给普通进程。实际上,在单处理器情况下,普通进程的goodness值只使用这个范围底部的一部分,从0到41。在SMP情况下,SMP模式会优先照顾等待同一个处理器的进程。不过,不管是UP还是SMP,实时进程的goodness值的范围是从1001到1099。
goodness()函数其实是不会返回-1000的,也不会返回其他负值。由于idle进程的counter值为负,所以如果使用idle进程作为参数调用goodness,就会返回负值,但这是不会发生的。
goodness()是个简单的函数,但是它是linux调度程序不可缺少的部分。运行队列中的每个进程每次执行schele时都要调度它,因此它的执行速度必须很快。
//在/kernel/sched.c中
static inline int goodness(struct task_struct * p, int this_cpu, struct mm_struct *this_mm)
{ int weight;
if (p->;;policy != SCHED_OTHER) {/*如果是实时进程,则*/
weight = 1000 + p->;;rt_priority;
goto out;
}
/* 将counter的值赋给weight,这就给了进程一个大概的权值,counter中的值表示进程在一个时间片内,剩下要运行的时间.*/
weight = p->;;counter;
if (!weight) /* weight==0,表示该进程的时间片已经用完,则直接转到标号out*/
goto out;
#ifdef __SMP__
/*在SMP情况下,如果进程将要运行的CPU与进程上次运行的CPU是一样的,则最有利,因此,假如进程上次运行的CPU与当前CPU一致的话,权值加上PROC_CHANGE_PENALTY,这个宏定义为20。*/
if (p->;;processor == this_cpu)
weight += PROC_CHANGE_PENALTY;
#endif
if (p->;;mm == this_mm) /*进程p与当前运行进程,是同一个进程的不同线程,或者是共享地址空间的不同进程,优先选择,权值加1*/
weight += 1;
weight += p->;;priority; /* 权值加上进程的优先级*/
out:
return weight; /* 返回值作为进程调度的唯一依据,谁的权值大,就调度谁运行*/
}
schele()函数分析
schele()函数的作用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进程在CPU上执行,它仅仅根据'goodness'来工作。对于SMP情况,除了计算每个进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外,其他与SMP相关的部分主要由goodness()函数来体现。
流程:
①将prev和next设置为schele最感兴趣的两个进程:其中一个是在调用schele时正在运行的进程(prev),另外一个应该是接着就给予CPU的进程(next)。注意:prev和next可能是相同的-schele可以重新调度已经获得cpu的进程.
②中断处理程序运行“下半部分”.
③内核实时系统部分的实现,循环调度程序(SCHED_RR)通过移动“耗尽的”RR进程-已经用完其时间片的进程-到队列末尾,这样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其他RR进程就可以获得CPU了。同时,这补充了耗尽进程的时间片。
④由于代码的其他部分已经决定了进程必须被移进或移出TASK_RUNNING状态,所以会经常使用schele,例如,如果进程正在等待的硬件条件已经发生,所以如果必要,这个switch会改变进程的状态。如果进程已经处于TASK_RUNNING状态,它就无需处理了。如果它是可以中断的(等待信号),并且信号已经到达了进程,就返回TASK_RUNNING状态。在所以其他情况下(例如,进程已经处于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了),应该从运行队列中将进程移走。
⑤将p初始化为运行队列的第一个任务;p会遍历队列中的所有任务。
⑥c记录了运行队列中所有进程最好的“goodness”-具有最好“goodness”的进程是最易获得CPU的进程。goodness的值越高越好。
⑦遍历执行任务链表,跟踪具有最好goodness的进程。
⑧这个循环中只考虑了唯一一个可以调度的进程。在SMP模式下,只有任务不在cpu上运行时,即can_schele宏返回为真时,才会考虑该任务。在UP情况下,can_schele宏返回恒为真.
⑨如果循环结束后,得到c的值为0。说明运行队列中的所有进程的goodness值都为0。goodness的值为0,意味着进程已经用完它的时间片,或者它已经明确说明要释放CPU。在这种情况下,schele要重新计算进程的counter;新counter的值是原来值的一半加上进程的静态优先级(priortiy),除非进程已经释放CPU,否则原来counter的值为0。因此,schele通常只是把counter初始化为静态优先级。(中断处理程序和由另一个处理器引起的分支在schele搜寻goodness最大值时都将增加此循环中的计数器,因此由于这个原因计数器可能不会为0。显然,这很罕见。)在counter的值计算完成后,重新开始执行这个循环,找具有最大goodness的任务。
⑩如果schele已经选择了一个不同于前面正在执行的进程来调度,那么就必须挂起原来的进程并允许新的进程运行。这时调用switch_to来进行切换。

Ⅳ 为什么Linux CFS调度器没有带来惊艳的碾压效果| CSDN博文精选

任何领域,革命性的碾压式推陈出新并不是没有,但是概率极低,人们普遍的狂妄在于,总是认为自己所置身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某种碾压式的变革,但其实,最终大概率不过是一场平庸。

作者 | dog250

责编 | 刘静

出品 | CSDN博客

但凡懂Linux内核的,都知道Linux内核的CFS进程调度算法,无论是从2.6.23将其初引入时的论文,还是各类源码分析,文章,以及Linux内核专门的图书,都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即 CFS调度器是革命性的,它将彻底改变进程调度算法。 预期中,人们期待它会带来令人惊艳的效果。

然而这是错觉。

人们希望CFS速胜,但是分析来分析去, 却只是在某些方面比O(1)调度器稍微好一点点 。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古老的4.4BSD调度器。可是人们却依然对其趋之若鹜,特别是源码分析,汗牛塞屋!

为什么CFS对别的调度算法没有带来碾压的效果呢?

首先,在真实世界,碾压是不存在的,人与人,事与事既然被放在了同一个重量级梯队比较,其之间的差别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根本就不在谁碾压谁。不能被小说电视剧电影蒙蔽了,此外,徐晓冬大摆拳暴打雷雷也不算数,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一个梯队。

任何领域,革命性的碾压式推陈出新并不是没有,但是概率极低,人们普遍的狂妄在于,总是认为自己所置身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某种碾压式的变革,但其实,最终大概率不过是一场平庸。

最终就出现了角力,僵持。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CFS调度器声称它会给交互式进程带来福音,在这方面CFS确实比O(1)做得好,但是惊艳的效果来自于粉丝的认同。Linux系统交互进程本来就不多,Linux更多地被装在服务器,而在服务器看来,吞吐是要比交互响应更加重要的。

那么以交互为主的Android系统呢?我们知道,Android也是采用了CFS调度器,也有一些事BFS,为什么同样没有带来惊艳的效果呢?

我承认,2008年前后出现CFS时还没有Android,等到Android出现时,其采用的Linux内核已经默认了CFS调度器,我们看下Android版本,Linux内核版本以及发行时间的关系:

Linux内核在2.6.23就采用了CFS调度器。所以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比较。Android系统上,CFS没有机会和O(1)做比较。

另外,即便回移一个O(1)调度器到Android系统去和CFS做AB,在我看来,CFS同样不会惊艳,原因很简单,Android系统几乎都是交互进程,却前台进程永远只有一个,你几乎感受不到进程的切换卡顿,换句话说,即便CFS对待交互式进程比O(1)好太多,你也感受不到,因为对于手机,平板而言,你切换 APP 的时间远远大于进程切换的时间粒度。

那么,CFS到底好在哪里?

简单点说,CFS的意义在于, 在一个混杂着大量计算型进程和IO交互进程的系统中,CFS调度器对待IO交互进程要比O(1)调度器更加友善和公平 。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其实,CFS调度器的理念非常古老,就说在业界,CFS的思想早就被应用在了磁盘IO调度,数据包调度等领域,甚至最最古老的SRV3以及4.3BSD UNIX系统的进程调度中早就有了CFS的身影,可以说,Linux只是 使用CFS调度器 ,而不是 设计了CFS调度器

就以4.3BSD调度器为例,我们看一下其调度原理。

4.3BSD采用了1秒抢占制,每间隔1秒,会对整个系统进程进行优先级排序,然后找到优先级最高的投入运行,非常简单的一个思想,现在看看它是如何计算优先级的。

首先,每一个进程j均拥有一个CPU滴答的度量值Cj,每一个时钟滴答,当前在运行的进程的CPU度量值C会递增:

当一个1秒的时间区间ii过去之后,Cj被重置,该进程jj的优先级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可以计算,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内,两个进程运行的总时间比例,将和它们的Base_PrioBase_Prio优先级的比例相等。

4.3BSD的优先级公平调度是CPU滴答驱动的。

现在看Linux的CFS,CFS采用随时抢占制。每一个进程j均携带一个 虚拟时钟VCj ,每一个时钟滴答,当前进程k的VCk会重新计算,同时调度器选择VC最小的进程运行,计算方法非常简单:

可见, Linux的CFS简直就是4.3BSD进程调度的自驱无级变速版本!

如果你想了解CFS的精髓,上面的就是了。换成语言描述,CFS的精髓就是 “ n个进程的系统,任意长的时间周期TT,每一个进程运行T/n的时间!

当然,在现实和实现中,会有80%的代码处理20%的剩余问题,比如如何奖励睡眠太久的进程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精髓。

综上,我们总结了:

所以无论从概念还是从效果,Linux CFS调度器均没有带来令人眼前一亮的哇塞效果。但是还缺点什么。嗯,技术上的解释。

分析和解释任何一个机制之前,必然要先问,这个机制的目标是什么,它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有意义。而不能仅仅是明白了它是怎么工作的。

那么Linux CFS调度器被采用,它的目标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呢?它肯定是针对O(1)算法的一个问题而被引入并取代O(1),该问题也许并非什么臭名昭着,但是确实是一枚钉子,必须拔除。

O(1)调度器的本质问题在于 进程的优先级和进程可运行的时间片进行了强映射!

也就是说,给定一个进程优先级,就会计算出一个时间片与之对应,我们忽略奖惩相关的动态优先级,看一下原始O(1)算法中一个进程时间片的计算:

直观点显示:

针对上述问题,2.6内核的O(1)O(1)引入了双斜率来解决:

直观图示如下:

貌似问题解决了,但是如果单单揪住上图的某一个优先级子区间来看,还是会有问题,这就是相对优先级的问题。我们看到,高优先级的时间片是缓慢增减的,而低优先级的时间片却是陡然增减,同样都是相差同样优先级的进程,其优先级分布影响了它们的时间片分配。

本来是治瘸子,结果腿好了,但是胳臂坏了。

本质上来讲,这都源自于下面两个原因:

固定的优先级映射到固定的时间片。

相对优先级和绝对优先级混杂。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优先级和时间片本来就是两个概念,二者中间还得有个变量沟通才可以。优先级高只是说明该进程能运行的久一些,但是到底久多少,并不是仅仅优先级就能决定的,还要综合考虑,换句话距离来说,如果只有一个进程,那么即便它优先级再低,它也可以永久运行,如果系统中有很多的进程,即便再高优先级的进程也要让出一些时间给其它进程。

所以,考虑到系统中总体的进程情况,将优先级转换为权重,将时间片转换为份额,CFS就是了。最终的坐标系应该是 权重占比/时间片 坐标系而不是 权重(或者优先级)/时间片 。应该是这个平滑的样子:

看来,Linux CFS只是为了解决O(1)O(1)中一个 “静态优先级/时间片映射” 问题的,那么可想而知,它又能带来什么惊艳效果呢?这里还有个“但是”,这个O(1)O(1)调度器的问题其实在计算密集型的守护进程看来,并不是问题,反而是好事,毕竟高优先级进程可以 无条件持续运行很久而不切换 。这对于吞吐率的提高,cache利用都是有好处的。无非也就侵扰了交互进程呗,又有何妨。

当然,使用调优CFS的时候,难免也要遇到IO睡眠奖惩等剩余的事情去设计一些trick算法,这破费精力。

对了,还要设置你的内核为HZ1000哦,这样更能体现CFS的平滑性,就像它宣称的那样。我难以想象,出了Ubuntu,Suse等花哨的桌面发行版之外,还有哪个Linux需要打开HZ1000,服务器用HZ250不挺好吗?

关于调度的话题基本就说完了,但是在进入下一步固有的喷子环节之前,还有两点要强调:

在CPU核数越来越多的时代,人们更应该关心 把进程调度到哪里CPU核上 而不是 某个CPU核要运行哪个进程

单核时代一路走过来的Linux,发展迅猛,这无可厚非,但是成就一个操作系统内核的并不单单是技术,还有别的。这些当然程序员们很不爱听,程序员最烦非技术方面的东西了,程序员跟谁都比写代码,程序员特别喜欢喷领导不会写代码云云。

Linux在纯技术方面并不优秀,Linux总体上优秀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群非代码不明志的程序员在让它变得越来越优秀,另一方面还要归功于开源和社区。Linux的学习门槛极低,如果一个公司能不费吹灰之力招聘到一个Linux程序员的话,那它干嘛还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去招聘什么高端的BSD程序员呢?最终的结果就是,Linux用的人极多,想换也换不掉了。

但无论如何也没法弥补Linux内核上的一些原则性错误。

Linux内核还是以原始的主线为base,以讲Linux内核的书为例,经典的Robert Love的《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以及《深入理解Linux内核》,在讲进程调度的时候,关于多核负载均衡的笔墨都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如此经典的着作把很多同好引向了那万劫不复的代码深渊。于是乎,铺天盖地的CFS源码分析纷至沓来。

但其实,抛开这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Linux内核,现代操作系统进入了多核时代,其核心正是在cache利用上的革新,带来的转变就是进程调度和内存管理的革新。review一下Linux内核源码,这些改变早就已经表现了出来。

可悲的是,关于Linux内核的经典书籍却再也没有更新,所有的从传统学校出来的喜欢看书学习的,依然是抱着10年前的大部头在啃。

http :// www. ece.ubc.ca/~sasha/papers/eurosys16-final29.pdf

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

作者:CSDN博主“dog250”,本文首发于作者CSDN博客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957298 30 。

【END】

Ⅳ 如何编写Linux 驱动程序

如何编写Linux设备驱动程序
回想学习Linux操作系统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前前后后,零零碎碎的一路学习过来,也该试着写的东西了。也算是给自己能留下一点记忆和回忆吧!由于完全是自学的,以下内容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指教。
Linux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变种,在Linux下编写驱动程序的原理和思想完全类似于其他的Unix系统,但它dos或window环境下的驱动程序有很大的区别。在Linux环境下设计驱动程序,思想简洁,操作方便,功能也很强大,但是支持函数少,只能依赖kernel中的函数,有些常用的操作要自己来编写,而且调试也不方便。
以下的一些文字主要来源于khg,johnsonm的Write linux device driver,Brennan's Guide to Inline Assembly,The Linux A-Z,还有清华BBS上的有关device driver的一些资料。
一、Linux device driver 的概念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内核和机器硬件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为应用程序屏蔽了硬件的细节,这样在应用程序看来,硬件设备只是一个设备文件,应用程序可以象操作普通文件一样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设备驱动程序是内核的一部分,它完成以下的功能:
1、对设备初始化和释放。
2、把数据从内核传送到硬件和从硬件读取数据。
3、读取应用程序传送给设备文件的数据和回送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
4、检测和处理设备出现的错误。
在Linux操作系统下有三类主要的设备文件类型,一是字符设备,二是块设备,三是网络设备。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主要区别是:在对字符设备发出读/写请求时,实际的硬件I/O一般就紧接着发生了,块设备则不然,它利用一块系统内存作缓冲区,当用户进程对设备请求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就返回请求的数据,如果不能,就调用请求函数来进行实际的I/O操作。块设备是主要针对磁盘等慢速设备设计的,以免耗费过多的CPU时间来等待。
已经提到,用户进程是通过设备文件来与实际的硬件打交道。每个设备文件都都有其文件属性(c/b),表示是字符设备还是块设备?另外每个文件都有两个设备号,第一个是主设备号,标识驱动程序,第二个是从设备号,标识使用同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的不同的硬件设备,比如有两个软盘,就可以用从设备号来区分他们。设备文件的的主设备号必须与设备驱动程序在登记时申请的主设备号一致,否则用户进程将无法访问到驱动程序。
最后必须提到的是,在用户进程调用驱动程序时,系统进入核心态,这时不再是抢先式调度。也就是说,系统必须在你的驱动程序的子函数返回后才能进行其他的工作。如果你的驱动程序陷入死循环,不幸的是你只有重新启动机器了,然后就是漫长的fsck。
读/写时,它首先察看缓冲区的内容,如果缓冲区的数据未被处理,则先处理其中的内容。
如何编写Linux操作系统下的设备驱动程序

二、实例剖析
我们来写一个最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虽然它什么也不做,但是通过它可以了解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把下面的C代码输入机器,你就会获得一个真正的设备驱动程序。
#define __NO_VERSION__
#include <linux/moles.h>
#include <linux/version.h>
char kernel_version [] = UTS_RELEASE;
这一段定义了一些版本信息,虽然用处不是很大,但也必不可少。Johnsonm说所有的驱动程序的开头都要包含<linux/config.h>,一般来讲最好使用。
由于用户进程是通过设备文件同硬件打交道,对设备文件的操作方式不外乎就是一些系统调用,如 open,read,write,close…, 注意,不是fopen, fread,但是如何把系统调用和驱动程序关联起来呢?这需要了解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结构:
struct file_operations
{
int (*seek)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char ,int);
int (*writ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off_t ,int);
int (*readdir)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dirent * ,int);
int (*select)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select_table *);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unsined int ,unsigned long);
int (*mmap)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struct vm_area_struct *);
int (*open)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leas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async)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int);
int (*check_media_chang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revalidate) (dev_t dev);
}

这个结构的每一个成员的名字都对应着一个系统调用。用户进程利用系统调用在对设备文件进行诸如read/write操作时,系统调用通过设备文件的主设备号找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然后读取这个数据结构相应的函数指针,接着把控制权交给该函数。这是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工作的基本原理。既然是这样,则编写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编写子函数,并填充file_operations的各个域。
下面就开始写子程序。
#include <linux/types.h>
#include <linux/fs.h>
#include <linux/mm.h>
#include<linux/config.h>
#include <linux/errno.h>
#include <asm/segment.h>
unsigned int test_major = 0;
static int read_test(struct inode *node,struct file *file,char *buf,int count)
{
int left;
if (verify_area(VERIFY_WRITE,buf,count) == -EFAULT )
return -EFAULT;
for(left = count ; left > 0 ; left--)
{
__put_user(1,buf,1);
buf++;
}
return count;
}

这个函数是为read调用准备的。当调用read时,read_test()被调用,它把用户的缓冲区全部写1。buf 是read调用的一个参数。它是用户进程空间的一个地址。但是在read_test被调用时,系统进入核心态。所以不能使用buf这个地址,必须用__put_user(),这是kernel提供的一个函数,用于向用户传送数据。另外还有很多类似功能的函数。请参考Robert着的《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二版)。然而,在向用户空间拷贝数据之前,必须验证buf是否可用。这就用到函数verify_area。
static int write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const char *buf,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static int open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INC_USE_COUNT;
return 0;
}
static void release_tibet(struct inode *inode,struct file *file )
{
MOD_DEC_USE_COUNT;
}

这几个函数都是空操作。实际调用发生时什么也不做,他们仅仅为下面的结构提供函数指针。
struct file_operations test_fops = {
NULL,
read_test,
write_test,
NULL, /* test_readdir */
NULL,
NULL, /* test_ioctl */
NULL, /* test_mmap */
open_test,
release_test,
NULL, /* test_fsync */
NULL, /* test_fasync */
/* nothing more, fill with NULLs */
};
这样,设备驱动程序的主体可以说是写好了。现在要把驱动程序嵌入内核。驱动程序可以按照两种方式编译。一种是编译进kernel,另一种是编译成模块(moles),如果编译进内核的话,会增加内核的大小,还要改动内核的源文件,而且不能动态的卸载,不利于调试,所以推荐使用模块方式。
int init_mole(void)
{
int result;
result = register_chrdev(0, "test", &test_fops);
if (result < 0) {
printk(KERN_INFO "test: can't get major number\n");
return result;
}
if (test_major == 0) test_major = result; /* dynamic */
return 0;
}

在用insmod命令将编译好的模块调入内存时,init_mole 函数被调用。在这里,init_mole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向系统的字符设备表登记了一个字符设备。register_chrdev需要三个参数,参数一是希望获得的设备号,如果是零的话,系统将选择一个没有被占用的设备号返回。参数二是设备文件名,参数三用来登记驱动程序实际执行操作的函数的指针。
如果登记成功,返回设备的主设备号,不成功,返回一个负值。
void cleanup_mole(void)
{
unregister_chrdev(test_major,"test");
}
在用rmmod卸载模块时,cleanup_mole函数被调用,它释放字符设备test在系统字符设备表中占有的表项。
一个极其简单的字符设备可以说写好了,文件名就叫test.c吧。
下面编译 :
$ gcc -O2 -DMODULE -D__KERNEL__ -c test.c
得到文件test.o就是一个设备驱动程序。
如果设备驱动程序有多个文件,把每个文件按上面的命令行编译,然后
ld -r file1.o file2.o -o molename。
驱动程序已经编译好了,现在把它安装到系统中去。
$ insmod –f test.o
如果安装成功,在/proc/devices文件中就可以看到设备test,并可以看到它的主设备号。要卸载的话,运行 :
$ rmmod test
下一步要创建设备文件。
mknod /dev/test c major minor
c 是指字符设备,major是主设备号,就是在/proc/devices里看到的。
用shell命令
$ cat /proc/devices
就可以获得主设备号,可以把上面的命令行加入你的shell script中去。
minor是从设备号,设置成0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设备文件来访问我们的驱动程序。写一个小小的测试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main()
{
int testdev;
int i;
char buf[10];
testdev = open("/dev/test",O_RDWR);
if ( testdev == -1 )
{
printf("Cann't open file \n");
exit(0);
}
read(testdev,buf,10);
for (i = 0; i < 10;i++)
printf("%d\n",buf[i]);
close(testdev);
}

编译运行,看看是不是打印出全1 ?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演示。真正实用的驱动程序要复杂的多,要处理如中断,DMA,I/O port等问题。这些才是真正的难点。请看下节,实际情况的处理。
如何编写Linux操作系统下的设备驱动程序
三、设备驱动程序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1。 I/O Port。
和硬件打交道离不开I/O Port,老的ISA设备经常是占用实际的I/O端口,在linux下,操作系统没有对I/O口屏蔽,也就是说,任何驱动程序都可对任意的I/O口操作,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混乱。每个驱动程序应该自己避免误用端口。
有两个重要的kernel函数可以保证驱动程序做到这一点。
1)check_region(int io_port, int off_set)
这个函数察看系统的I/O表,看是否有别的驱动程序占用某一段I/O口。
参数1:I/O端口的基地址,
参数2:I/O端口占用的范围。
返回值:0 没有占用, 非0,已经被占用。
2)request_region(int io_port, int off_set,char *devname)
如果这段I/O端口没有被占用,在我们的驱动程序中就可以使用它。在使用之前,必须向系统登记,以防止被其他程序占用。登记后,在/proc/ioports文件中可以看到你登记的I/O口。
参数1:io端口的基地址。
参数2:io端口占用的范围。
参数3:使用这段io地址的设备名。
在对I/O口登记后,就可以放心地用inb(), outb()之类的函来访问了。
在一些pci设备中,I/O端口被映射到一段内存中去,要访问这些端口就相当于访问一段内存。经常性的,我们要获得一块内存的物理地址。

2。内存操作
在设备驱动程序中动态开辟内存,不是用malloc,而是kmalloc,或者用get_free_pages直接申请页。释放内存用的是kfree,或free_pages。 请注意,kmalloc等函数返回的是物理地址!
注意,kmalloc最大只能开辟128k-16,16个字节是被页描述符结构占用了。
内存映射的I/O口,寄存器或者是硬件设备的RAM(如显存)一般占用F0000000以上的地址空间。在驱动程序中不能直接访问,要通过kernel函数vremap获得重新映射以后的地址。
另外,很多硬件需要一块比较大的连续内存用作DMA传送。这块程序需要一直驻留在内存,不能被交换到文件中去。但是kmalloc最多只能开辟128k的内存。
这可以通过牺牲一些系统内存的方法来解决。

3。中断处理
同处理I/O端口一样,要使用一个中断,必须先向系统登记。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void(*handle)(int,void *,struct pt_regs *),
unsigned int long flags, const char *device);
irq: 是要申请的中断。
handle:中断处理函数指针。
flags:SA_INTERRUPT 请求一个快速中断,0 正常中断。
device:设备名。

如果登记成功,返回0,这时在/proc/interrupts文件中可以看你请求的中断。
4。一些常见的问题。
对硬件操作,有时时序很重要(关于时序的具体问题就要参考具体的设备芯片手册啦!比如网卡芯片RTL8139)。但是如果用C语言写一些低级的硬件操作的话,gcc往往会对你的程序进行优化,这样时序会发生错误。如果用汇编写呢,gcc同样会对汇编代码进行优化,除非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最保险的办法是禁止优化。这当然只能对一部分你自己编写的代码。如果对所有的代码都不优化,你会发现驱动程序根本无法装载。这是因为在编译驱动程序时要用到gcc的一些扩展特性,而这些扩展特性必须在加了优化选项之后才能体现出来。
写在后面:学习Linux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要付出很多精力,也必须具备很好的C语言基础;但是,学习Linux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里面包含了许多高手的智慧和“幽默”,这些都需要自己亲自动手才能体会到,O(∩_∩)O~哈哈!

Ⅵ 操作系统是算法吗

操作系统不是算法。算法的定义是有规范的输入,在一定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的指令的集合。从定义看它与操作系统是两个概念,当然具体到操作系统本身来说是由很多不同的算法来执行,比如说磁盘调度算法、进程调度算法等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让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件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等。实际上,用户是不用接触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硬件资源,同时按照应用程序的资源请求,分配资源,如:划分CPU时间,内存空间的开辟,调用打印机等。

Ⅶ Linux内核是什么

Linux内核无疑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它由以下五个子系统构成
(1)进程调度
(2)内存管理
(3)虚拟文件系统
(4)网络接口
(5)进程之间的通信

Ⅷ linux 管道原理

Linux原理的学习,我打算由浅入深,从上之下,也就是先了解个大概再逐个深入。先了解一下Linux的进程先。

一、Linux进程上下文

Linux进程上下文,我理解就是进程组成元素的集合。包括进程描述符tast_struct,正文段,数据段,栈,寄存器内容,页表等。

1)tast_struct

它是一种数据结构,存储着进程的描述信息,例如pid,uid,状态,信号项,打开文件表等。是进程管理和调度的重要依据。

2)用户栈和核心栈

顾名思义,用户栈是进程运行在用户态使用的栈,含有用户态执行时候函数调用的参数,局部变量等;核心栈是该进程运行在核心态下用的栈,保存调用系统函数所用的参数和调用序列。这两个栈的指针都保存在tast_struct结构中。

3)寄存器

保存程序计数器,状态字,通用寄存器,栈指针。

4)页表

线性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5)正文段,数据段。

二、Linux进程的状态

Linux中进程共有5个状态:就绪,可中断睡眠,不可中断睡眠,暂停,僵死。也就是说,linux不区分就绪和运行,它们统一叫做就绪态。进程所处的状态记录在tast_struct中。

三、进程的控制

1)进程树的形成

计算机启动后,BIOS从磁盘引导扇区加载系统引导程序,它将Linux系统装入内存,并跳到内核处执行,Linux内核就执行初始化工作:初始化硬件、初始化内部数据结构、建立进程0。进程0创建进程1,进程1是以后所有创建的进程的祖先,它负责初始化所有的用户进程。进程1创建shell进程,shell进程显示提示符,等待命令的输入。

2)进程的创建

任何一个用户进程的创建都是由现有的一个进程完成的,进程的创建要经过fork和exec两个过程。Fork是为新进程分配相应的数据结构,并将父进程的相应上下文信息复制过来。Exec是将可执行文件的正文和数据转入内存覆盖它原来的(从父进程复制过来的),并开始执行正文段。

3)进程的终止

系统调用exit()就可自我终结,exit释放除了tast_struct以外的所有上下文,父进程收到子进程终结的消息后,释放子进程的tast_struct。

4)进程的调度

进程的调度是由schele()完成的,一种情况是,当处理机从核心态向用户态转换之前,它会检查调度标志是否为1,如果是1,则运行schele(),执行进程的调度。另一种情况是进程自动放弃处理机,时候进行进程调度。

进程的调度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利用相关策略选择要执行的进程,然后进行上下文的切换。

四、进程的通信

进程的通信策略主要有,消息,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存储区和信号量。

1)信息

消息机制主要是用来传递进程间的软中断信号,通知对方发生了异步事件。发送进程将信号(约定好的符号)发送到目标进程的tast_struct中的信号项,接收进程看到有消息后就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注意,处理程序必须到进程执行时候才能执行,不能立即响应。

2)管道

我理解就是两个进程使用告诉缓冲区中的一个队列(每两个进程一个),发送进程将数据发送到管道入口,接收进程从管道出口读数据。

3) 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是操作系统维护的一个个消息链表,发送进程根据消息标识符将消息添加到制定队列中,接收进程从中读取消息。

4)共享存储区

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区域,是个进程共享的,也就是说进程可以把它附加到自己的地址空间中,对此区域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5)信号量

控制进程的同步。

阅读全文

与linux调度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彩虹六号如何人工服务器 浏览:632
mc服务器地址怎么登入 浏览:556
苹果app怎么扫描二维码下载 浏览:959
css文件在线解压 浏览:154
36岁程序员近况 浏览:283
哪里可以下载不加密的歌 浏览:934
隐藏文件夹是什么梗 浏览:918
插件注册命令 浏览:497
梁一端加密一端不加密规范 浏览:82
代码行数统计命令 浏览:104
单片机中2K表示什么 浏览:482
紫禁城为什么会断开服务器 浏览:580
华为手机的方舟编译器在哪呢 浏览:123
下载压缩虐杀原形2 浏览:906
linux脚本cd 浏览:167
间架结构pdf 浏览:843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app怎么老出问题 浏览:471
慧编程配置要求 浏览:674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视频 浏览:462
文件夹资料误删怎么办 浏览: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