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1单片机的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它们的帧格式是如何规定的
串行口分四种工作方式,由SM0、SM1二位决定,其定义如下:
SM0、SM1 工作方式 功能描述 波特率
0 0 方式0 8位移位寄存器 Fosc/12
0 1 方式1 10位UART 可变
1 0 方式2 11位UART Fosc/64或fosc/32
1 1 方式3 11位UART 可变
(1)方式0:串行口的工作方式0为移位寄存器I/O方式,可外接移位寄存器,一扩展I/O口,也可外接同步I/O设备。
发送操作:当执行一条“MOV SBUF,A”指令时,启动发送操作,由TXD输出移位脉冲,由RXD串行SBUF中的数据。发送完8位数据后自动置TI=1.请求中断。要继续发送时,TI必须有指令清零。
接收操作:REN是串行口接收允许控制位。REN=0时禁止接收;REN=1时允许接收。当软件将REN置“1”时,即开始从RXD端口以fosc/12波特率输入数据,当接收到8位数据时,将中断标志RI置“1”。再次接收数据之前,必须用软件将RI清0。
(2)方式1:串行口位10位通用异步接口。发送或接收一帧数据信息为10位,包括1位起始位“0”、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1”。
发送数据:数据从TXD端口输出,当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时,就启动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数据后,置中断标志TI=1,申请中断,通知CPU可以发送下一个数据了。
接收数据:首先使REN=1(允许接收数据),串行口从RXD接收数据,当采样到1至0跳变时,确认是起始位“0”,就开始接收一帧数据,当接收完一帧数据时,置中断标志RI=1,申请中断,通知CPU从SBUF取走接收到的数据
(3)方式2:串行口为11位异步通信接口。发送或接收一帧信息包括1位起始位“0”、8位数据位、1位可编程位、1位停止位“1”。
发送数据:发送前,先根据通信协议由软件设置TB8为“奇偶校验位”或“数据标识位”,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即能启动发送器。发送过程是由执行任何一条以SBUF为目的寄存器的指令而启动的,把8位数据装入SBUF,同时还把TB8装到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第9位上,然后从TXD(P3.1)端口输出一帧数据。
接收数据:先置REN=1,使串行口为允许接收状态,同时还要将RI清“0”。然后再根据SM2的状态和所接收到的RB8的状态决定此串行口在信息到来后是否置R1=1,并申请中断,通知CPU接收数据。当SM2=0时,不管RB8为“0”还是为“1”,都置RI=1,此串行口将接收发送来的信息。当SM2=1时,且RB8=1,表示在多机通信情况下,接收的信息为“地址帧”, 此时置RI=1, 串行口将接收发来的地址。当SM2=1时,且RB8=0,表示在多机通信情况下,接收的信息为“数据帧”, 但不是发给本从机的,此时RI不置为“1”,因而SBUF中接收的数据帧将丢失。
(4)方式3:为波特率可变的11位异步通信方式,除了波特率有所区别之外,其余方式都与方式2相同。
❷ 51单片机从电脑串口接收10字节的数据,程序用c语言
可靠的接受程序!!从LZ 的display(a1......a10)看出来这程序就不咋样,如果显示函数 还是 用 延时做的,可靠的接受程序给LZ 也是 白瞎……
以下是 UART 驱动程序
/***10位异步收发串口通讯驱动——火柴天堂作品-20130119***/
/***源程序硬件环境:52单片机,11.0592MHz晶振,定时器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通讯波特率9600 bit/s***/
/******/
#define UART_H
#include"REG52.h" //包含52头文件
#include"UART.h" //包含串口头文件
#define th1 0xfa //6.51us at 11.0592MHz Fosc for 8bit auto reload mode
static uchar UART_DataR; //串口接收数据寄存器
static uchar bdata Flag=0; //标志位 寄存器
sbit UART_ReFlag=Flag^0; //串口接收标志位 0:无数据 1:新数据
sbit UART_SendFlag=Flag^1; //串口发送标志位 0:空闲中 1:发送中
void UART()interrupt 4 //串口中断函数
{
if(RI) //若串口接收完成
{
RI=0; //清 串口接收溢出位
UART_DataR=SBUF; //将串口收到的数据存进 UART_DataR
UART_ReFlag=TRUE; //串口接收标志位 置位(有新数据)
}
if(TI) //若串口发送完成
{
TI=0; //清 串口发送溢出位
UART_SendFlag=FALSE; //清串口发送标志位(空闲中)
}
}
void UART_Init() //串口初始化函数
{
SCON=0x50; //选择通讯方式:10位异步收发,串口中断使能
PCON=0x80; //波特率倍频
TMOD&=0x0f; //定时器1控制位清0
TMOD|=0x20; //定时器1工作模式2(8位自重装,做波特率发生器)
TH1=th1; //定时器初值
TL1=th1; //定时器初值
TR1=1; //开始计时
ES=1; //允许串口中断
EA=1; //允许系统中断
}
bit UART_SendByte(uchar send_data) //串口发送字节函数,发送内容send_data,返回值:0 操作失败,1操作成功
{
if(!UART_SendFlag) //若串口空闲中,则
{
SBUF=send_data; //将发送内容 送到 串口寄存器
UART_SendFlag=TRUE; //置位串口发送标志位(进入忙态)
return TRUE; //返回1,操作成功
}
return FALSE; //否则,返回0,操作失败
}
uchar ASCII_ToHex(uchar ascii_data) //ASCII 转 Hex 函数
{
uchar hex_data=0; //定义 Hex变量存储转换结果
if(ascii_data>='0' && ascii_data<='9') hex_data=ascii_data-'0'; //若 转换内容为 字符'0-9',则转成对应数字0-9
else if(ascii_data>='a' && ascii_data<='f') hex_data=ascii_data-'a'+10; //若 转换内容为 字符'a-f',则转成数字10-15
else if(ascii_data>='A' && ascii_data<='F') hex_data=ascii_data-'A'+10; //若 转换内容为 字符'A-F',则转成数字10-15
return hex_data; //返回转换结果,非以上字符,不在Hex(0-F)范围内,默认0
}
bit UART_ReadByte(uchar *p_data,bit data_mode) //串口读字节函数,返回值0 无数据,1 有数据,将data_mode模式(ASCII_Mode或HEX_Mode)转成Hex结果存到p_data指向地址
{
if(!UART_ReFlag) return FALSE; //若无新数据,则返回 0(无数据)
UART_ReFlag=FALSE; //否则,清 串口接收标志位
if(data_mode==HEX_Mode) *p_data=UART_DataR; //Hex模式,将串口接收结果存到p_data指向地址
if(data_mode==ASCII_Mode) *p_data=ASCII_ToHex(UART_DataR); //ASCII模式,将串口接收结果转成Hex后,存到p_data指向地址
return TRUE; //返回 1(有数据)
}
❸ AT89S51单片机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各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AT89S51单片机串行口有四种工作方式,分别是模式0、模式1、模式2和模式3,下面是各自的功能和特点:
1. 模式0:同步移位输入/输出方式
- 功能:在这种模式下,串行端口可以进行同步移位输入和输出,即每次只能输入或输出一个数据位。
- 特点扰孙: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需要外部时钟源,因此成本较低。
2. 模式1:异步移位输入/输出方式
- 功能:在这种模式下,串行端口可以进行异步移位输入和输出,即可以一次性输入或输出多个数据位。
- 特点:数据传输速率较快,但需要外部时钟源,因此成本较高。
3. 模式2:带自动波特率检测的异步移位输入/输出方式
- 功能:在这种模缓盯链式下,串行端口可以进行异步移位输入和输出,并自动检测波特率。
- 特点:数据传输速率较快,且可以自动检测波特率,但需要外部时钟源,因此成本较高。
4. 模式3:多机通讯方式
- 功能:在这种模式下,串行端口可以进行多机通讯,可以同时收发数据。
- 特点:可以实现多机通讯和数据的同时收发则坦,但需要外部时钟源,成本较高。
总的来说,不同的工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
❹ 51单片机工作在串行异步通信方式,波特率为4800,每秒可以传送多少字节
假设每帧8位数据位,加上起始位和停止位,每帧就是10位。
每秒最多可以传输4800÷10 = 480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