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inux只想部分修改内核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要重新编译
如果只是修改内核的模块内容,则可以不需要重新编译,因为即使重新编译非模块部分还是原来的一样。只需要改完后make moles 在make moles_install。这个过程中make moles会重新编译内核的模块,install则会把模块放到/lib/moles/内核名 的文件夹里去,并且接下来运行depmod,重新生虫*.dep文件,系统靠这个文件加载模块。如果修改的是非模块部分的话,那么就一定要重新编译了。
B. Linux中为什么要配置内核,怎样重新配置内核
编译前当然要配置一下内核啊,make
menuconfig
,生成默认配置文件
.config
,这个文件是设置
cpu
体系,及很多驱动选项的,你没配置这个,怎么可能编译那
前面那个说
linux
和微软竞争是扯淡的那位,我只能说你根本不懂内核编译,无知
新下载的内核都是没有默认
.config
需要你找到一个默认的config
文件,比如
arch/arm/configs/
下是
arm
cpu
很多的默认配置,当然你也可以把你以前的
config
文件拷贝到新内核目录下。
.config
是配置编译内核的最初步骤,你要编译驱动程序,就必须要了解这个,多上网查下资料
然后重新编译
C. 如何重新编译linux内核
因为一般电脑安装的系统都是Windows,而整个编译过程都需要在Linux环境下实现,所以最好是在虚拟机里安装Linux系统来完成这一过程。我使用的虚拟机是VMware-workstation-full-v7.1.4。
然后,我们需要下载一个较高版本的Linux系统的镜像文件,安装在虚拟机上,作为编译环境。我使用的是ubuntu-11.04-desktop-i386。之所以选择较高版本,是因为它的界面比较方便用户操作。
然后下载一个Linux内核源代码文件,将它保存到虚拟机上新安装的系统中去。并解压到/usr/src目录。我使用的是linux-2.6.36,下载低版本的原因是,小巧轻便,易于编译。
解压命令如下: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
修改/usr/src/linux-2.6.36/kernel/sys.c文件,在文件末尾增加一个系统调用函数。自行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即可,只为测试用。
修改/usr/src/linux-2.6.36/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为新添加的程序配置系统调用号。
在/usr/src/linux-2.6.36/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中配置系统调用表。
下面就是最重要的内核编译与安装:
首先配置编译信息,使其生成适合当前机器的Makefile,输入make oldconf ig。
接着还要输入make menuconfig,在字符界面下进行必要的细微的修改。
然后要经过四步编译过程(直接输入命令即可):
(1)make bzImage
将内核编译为压缩映像,存储在源码根目录下的“System.map”文件中。
(2)make moles
编译各个模块。
(3)sudo make moles_install
安装模块
(4)sudo make install
安装内核
第(2)(3)步等待时间较长,可能需要数个小时,请耐心等待。
无报错的话重启进入GRUB界面,就可以看到新编译的内核了。
按回车键进入我们编译的目标内核中,用关键词搜索查看新增加的系统调用“my call”是否已在内核中:
编写测试程序,调用新添加的系统调用:
测试成功,说明系统调用添加成功,进而说明内核编译成功!
以上的办法你可以试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D. linux内核编译
首先到www.kernel.org网站去下载一个2.6以上版本的内核。因为旧版本在编译时的指令与2.6版本有些不同。用tar zxvf 或 jxvf 结压。解压后进入文件夹,输入 make menuconfig 后可以看到一个图形界面,用于对内核进行配置。具体的配置项请参考《linux 2.6 内核配置》,该文章可以从网络文库中下载。配置完成后,记住一定要保存到.config系统文件中。最后输入make,进行编译。编译完成后在boot文件夹下会自动生成zImage文件,这就是新内核的镜像文件。编译一般需要两个小时。
E. linux编译内核步骤
一、准备工作
a) 首先,你要有一台PC(这不废话么^_^),装好了Linux。
b) 安装好GCC(这个指的是host gcc,用于编译生成运行于pc机程序的)、make、ncurses等工具。
c) 下载一份纯净的Linux内核源码包,并解压好。
注意,如果你是为当前PC机编译内核,最好使用相应的Linux发行版的源码包。
不过这应该也不是必须的,因为我在我的Fedora 13上(其自带的内核版本是2.6.33.3),就下载了一个标准的内核linux-2.6.32.65.tar.xz,并且顺利的编译安装成功了,上电重启都OK的。不过,我使用的.config配置文件,是Fedora 13自带内核的配置文件,即/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d) 如果你是移植Linux到嵌入式系统,则还要再下载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例如,你的目标单板CPU可能是arm或mips等cpu,则安装相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安装后,需要将工具链路径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例如,你安装的是arm工具链,那么你在shell中执行类似如下的命令,假如有类似的输出,就说明安装好了。
[root@localhost linux-2.6.33.i686]# arm-linux-gcc --version
arm-linux-gcc (Buildroot 2010.11) 4.3.5
Copyright (C) 2008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This is free software; see the source for ing conditions. There is NO
warranty; not even for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注:arm的工具链,可以从这里下载:回复“ARM”即可查看。
二、设置编译目标
在配置或编译内核之前,首先要确定目标CPU架构,以及编译时采用什么工具链。这是最最基础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的。
如果你是为当前使用的PC机编译内核,则无须设置。
否则的话,就要明确设置。
这里以arm为例,来说明。
有两种设置方法():
a) 修改Makefile
打开内核源码根目录下的Makefile,修改如下两个Makefile变量并保存。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注意,这里cross_compile的设置,是假定所用的交叉工具链的gcc程序名称为arm-linux-gcc。如果实际使用的gcc名称是some-thing-else-gcc,则这里照葫芦画瓢填some-thing-else-即可。总之,要省去名称中最后的gcc那3个字母。
b) 每次执行make命令时,都通过命令行参数传入这些信息。
这其实是通过make工具的命令行参数指定变量的值。
例如
配置内核时时,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编译内核时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注意,实际上,对于编译PC机内核的情况,虽然用户没有明确设置,但并不是这两项没有配置。因为如果用户没有设置这两项,内核源码顶层Makefile(位于源码根目录下)会通过如下方式生成这两个变量的值。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ARCH?= $(SUBARCH)
CROSS_COMPILE ?=
经过上面的代码,ARCH变成了PC编译机的arch,即SUBARCH。因此,如果PC机上uname -m输出的是ix86,则ARCH的值就成了i386。
而CROSS_COMPILE的值,如果没配置,则为空字符串。这样一来所使用的工具链程序的名称,就不再有类似arm-linux-这样的前缀,就相当于使用了PC机上的gcc。
最后再多说两句,ARCH的值还需要再进一步做泛化。因为内核源码的arch目录下,不存在i386这个目录,也没有sparc64这样的目录。
因此顶层makefile中又构造了一个SRCARCH变量,通过如下代码,生成他的值。这样一来,SRCARCH变量,才最终匹配到内核源码arch目录中的某一个架构名。
SRCARCH := $(ARCH)
ifeq ($(ARCH),i386)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x86_64)
SRCARCH := x86
endif
ifeq ($(ARCH),sparc64)
SRCARCH := sparc
endif
ifeq ($(ARCH),sh64)
SRCARCH := sh
endif
三、配置内核
内核的功能那么多,我们需要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编译成什么形式(编进内核还是编成模块),每个部分的工作参数如何,这些都是可以配置的。因此,在开始编译之前,我们需要构建出一份配置清单,放到内核源码根目录下,命名为.config文件,然后根据此.config文件,编译出我们需要的内核。
但是,内核的配置项太多了,一个一个配,太麻烦了。而且,不同的CPU架构,所能配置的配置项集合,是不一样的。例如,某种CPU的某个功能特性要不要支持的配置项,就是与CPU架构有关的配置项。所以,内核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配置方法。
以arm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a) 根据我们的目标CPU架构,从内核源码arch/arm/configs目录下,找一个与目标系统最接近的配置文件(例如s3c2410_defconfig),拷贝到内核源码根目录下,命名为.config。
注意,如果你是为当前PC机编译内核,最好拷贝如下文件到内核源码根目录下,做为初始配置文件。这个文件,是PC机当前运行的内核编译时使用的配置文件。
/lib/moles/`uname -r`/build/.config
这里顺便多说两句,PC机内核的配置文件,选择的功能真是多。不编不知道,一编才知道。Linux发行方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想让所发行的Linux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吧。
b) 执行make menuconfig对此配置做一些需要的修改,退出时选择保存,就将新的配置更新到.config文件中了。
注
F. 关于重新编译Linux内核的问题
问题1,下载最新内核只需要有网络,能上网就行。你在哪个系统下载都可以。但是编译需要在Linux里面编译,这样方便。
问题2,编译的过程很简单,配置,然后就是make,再然后就是安装。
但是,我想说的是,计算机的各种外网设备的驱动也是需要配置安装的。更换内核后所有其他的东西都需要相应的更新。工程量浩大。
G. 重新编译Linux内核
不放以前的系统里放什么地方?另一台计算机里?之后你这个机器启动时自己跑到那台计算机上要数据启动完后,在自己跑回来?
initrd 是内核启动的一个虚拟的磁盘。作用是在 Linux 内核启动时,不直接进入硬盘上的 root 分区,而是进入内存里面的虚拟的 root 分区。
这个用意是当内核不能直接读取硬盘时(比如用了内核没有自带的驱动的硬盘、分区。或者 root 分区在网络上)。那么就可以用 initrd 里面的驱动来过渡进入正确的 root ,或者干脆就停在 initrd 模拟的内存盘里面。
PS:我编译内核都是 make xconfig ; make ; make moles_install ; make install
前3个不解释,最好一个其实就是吧编译好的内核复制到 /boot 里面。并且根据这个目录里面的某些特点。进行一些操作。
H. 怎么重新编译linux服务器内核
make
config首先配置内核,生成内核配置文件,如果是服务器上的,建议使用编辑好的内核配置文件,自己在服务器上配置比较麻烦;
make再根据生成的配置文件进行编译;
找到新的内核就可以使用
I. ubuntu下怎么编译linux内核
linux下编译软件通扰袭用三步曲:
./configure
make
sudo make install
但是编译内核要复杂的多,特别是定制内核,需要根据特定的硬件信息,配置.config文件。可以说.config文件是编译linux内核是否优异的关键。凯裂也可以到github或者码元上寻找有没有类似的型号,找到盯李闭同一型号的电脑可以直接到内核源码目录下,然后依次执行shell命令:make
sudo make install
sudo make moles_install
sudo update-grub2 或者sudo update-grub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