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ndroid 自定义View之Layout过程
系列文章:
在上篇文章: Android 自定义View之Measure过程 ,我们分析了Measure过程,本次将会掀开承上启下的Layout过程神秘面纱,
通过本篇文章,你将了解到:
在上篇文章的比喻里,我们说过:
该ViewGroup 重写了onMeasure(xx)和onLayout(xx)方法:
同时,当layout 执行结束,清除PFLAG_FORCE_LAYOUT标记,该标记会影响Measure过程是否需要执行onMeasure。
该View 重写了onMeasure(xx)和onLayout(xx)方法:
MyViewGroup里添加了MyView、Button两个控件,最终运行的效果如下:
可以看出,MyViewGroup 里子布局的是横向摆放的。我们重点关注Layout过程。实际上,MyViewGroup里我们只重写了onLayout(xx)方法,MyView也是重写了onLayout(xx)方法。
接下来,分析View Layout过程。
与Measure过程类似,连接ViewGroup onLayout(xx)和View onLayout(xx)之间的桥梁是View layout(xx)。
可以看出,最终都调用了setFrame(xx)方法。
对于Measure过程在onMeasure(xx)里记录了尺寸的值,而对于Layout过程则在layout(xx)里记录了坐标值,具体来说是在setFrame(xx)里,该方法两个重点地方:
View.onLayout(xx)是空实现
从layout(xx)和onLayout(xx)声明可知,这两个方法都是可以被重写的,接下来看看ViewGroup是否重写了它们。
ViewGroup.layout(xx)虽然重写了layout(xx),但是仅仅做了简单判断,最后还是调用了View.layout(xx)。
这重写后将onLayout变为抽象方法,也就是说继承自ViewGroup的类必须重写onLayout(xx)方法。
我们以FrameLayout为例,分析其onLayout(xx)做了什么。
FrameLayout.onLayout(xx)为子布局Layout的时候,起始坐标都是以FrameLayout为基准,并没有记录上一个子布局占了哪块位置,因此子布局的摆放位置可能会重叠,这也是FrameLayout布局特性的由来。而我们之前的Demo在水平方向上记录了上一个子布局的摆放位置,下一个摆放时只能在它之后,因此就形成了水平摆放的功能。
由此类推,我们常说的某个子布局在父布局里的哪个位置,决定这个位置的即是ViewGroup.onLayout(xx)。
上边我们分析了View.layout(xx)、View.onLayout(xx)、ViewGroup.layout(xx)、ViewGroup.onLayout(xx),这四者什么关系呢?
View.layout(xx)
View.onLayout(xx)
ViewGroup.layout(xx)
ViewGroup.onLayout(xx)
View/ViewGroup 子类需要重写哪些方法:
用图表示: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发现Measure过程和Layout过程里定义的方法比较类似:
它俩的套路比较类似:measure(xx)、layout(xx)一般不需要我们重写,measure(xx)里调用onMeasure(xx),layout(xx)为调用者设置坐标值。
若是ViewGroup:onMeasure(xx)里遍历子布局,并测量每个子布局,最后将结果汇总,设置自己测量的尺寸;onLayout(xx)里遍历子布局,并设置每个子布局的坐标。
若是View:onMeasure(xx)则测量自身,并存储测量尺寸;onLayout(xx)不需要做什么。
Measure过程虽然比Layout过程复杂,但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其本质就是为了设置两个成员变量:
而Layout过程虽然比较简单,其本质是为了设置坐标值
将Measure设置的变量和Layout设置的变量联系起来:
此外,Measure过程通过设置PFLAG_LAYOUT_REQUIRED 标记来告诉需要进行onLayout,而Layout过程通过清除 PFLAG_FORCE_LAYOUT来告诉Measure过程不需要执行onMeasure了。
这就是Layout的承上作用
我们知道View的绘制需要依靠Canvas绘制,而Canvas是有作用区域限制的。例如我们使用:
Cavas绘制的起点是哪呢?
对于硬件绘制加速来说:正是通过Layout过程中设置的RenderNode坐标。
而对于软件绘制来说:
关于硬件绘制加速/软件绘制 后续文章会分析。
这就是Layout的启下作用
以上即是Measure、Layout、Draw三者的内在联系。
当然Layout的"承上"还需要考虑margin、gravity等参数的影响。具体用法参见最开始的Demo。
getMeasuredWidth()/getMeasuredHeight 与 getWidth/getHeight区别
我们以获取width为例,分别来看看其方法:
getMeasuredWidth():获取测量的宽,属于"临时值"
getWidth():获取View真实的宽
在Layout过程之前,getWidth() 默认为0
何时可以获取真实的宽、高
下篇将分析Draw()过程,我们将分析"一切都是draw出来的"道理
本篇基于 Android 10.0
㈡ android的自定义View的实现原理哪位能给我个思路呢。谢谢。
如果说要按类型来划分的话,自定义View的实现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三种,自绘控件、组合控件、以及继承控件。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依次学习一下,每种方式分别是如何自定义View的。
一、自绘控件
自绘控件的意思就是,这个View上所展现的内容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绘制出来的。绘制的代码是写在onDraw()方法中的,而这部分内容我们已经在Android视图绘制流程完全解析,带你一步步深入了解View(二)中学习过了。
下面我们准备来自定义一个计数器View,这个View可以响应用户的点击事件,并自动记录一共点击了多少次。新建一个CounterView继承自View,代码如下所示:
<?xmlversion="1.0"encoding="utf-8"?>
<RelativeLayout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50dp"
android:background="#ffcb05">
<Button
android:id="@+id/button_left"
android:layout_width="60dp"
android:layout_height="40dp"
android:layout_centerVertical="true"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5dp"
android:background="@drawable/back_button"
android:text="Back"
android:textColor="#fff"/>
<TextView
android:id="@+id/title_text"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centerInParent="true"
android:text="ThisisTitle"
android:textColor="#fff"
android:textSize="20sp"/>
</RelativeLayout>
在这个布局文件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RelativeLayout作为背景布局,然后在这个布局里定义了一个Button和一个TextView,Button就是标题栏中的返回按钮,TextView就是标题栏中的显示的文字。
接下来创建一个TitleView继承自FrameLayout,代码如下所示:
{
privateButtonleftButton;
privateTextViewtitleText;
publicTitleView(Contextcontext,AttributeSetattrs){
super(context,attrs);
LayoutInflater.from(context).inflate(R.layout.title,this);
titleText=(TextView)findViewById(R.id.title_text);
leftButton=(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_left);
lef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OnClickListener(){
@Override
publicvoidonClick(Viewv){
((Activity)getContext()).finish();
}
});
}
publicvoidsetTitleText(Stringtext){
titleText.setText(text);
}
publicvoidsetLeftButtonText(Stringtext){
leftButton.setText(text);
}
(OnClickListenerl){
leftButton.setOnClickListener(l);
}
}
TitleView中的代码非常简单,在TitleView的构建方法中,我们调用了LayoutInflater的inflate()方法来加载刚刚定义的title.xml布局,这部分内容我们已经在Android LayoutInflater原理分析,带你一步步深入了解View(一)这篇文章中学习过了。
接下来调用findViewById()方法获取到了返回按钮的实例,然后在它的onClick事件中调用finish()方法来关闭当前的Activity,也就相当于实现返回功能了。
另外,为了让TitleView有更强地扩展性,我们还提供了setTitleText()、setLeftButtonText()、setLeftButtonListener()等方法,分别用于设置标题栏上的文字、返回按钮上的文字、以及返回按钮的点击事件。
到了这里,一个自定义的标题栏就完成了,那么下面又到了如何引用这个自定义View的部分,其实方法基本都是相同的,在布局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
<RelativeLayout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xmlns:tools="http://schemas.android.com/tools"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com.example.customview.TitleView
android:id="@+id/title_view"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com.example.customview.TitleView>
</RelativeLayout>
这样就成功将一个标题栏控件引入到布局文件中了,运行一下程序。
现在点击一下Back按钮,就可以关闭当前的Activity了。如果你想要修改标题栏上显示的内容,或者返回按钮的默认事件,只需要在Activity中通过findViewById()方法得到TitleView的实例,然后调用setTitleText()、setLeftButtonText()、setLeftButtonListener()等方法进行设置就OK了。
㈢ Android - View 绘制流程
我们知道,在 Android 中,View 绘制主要包含 3 大流程:
Android 中,主要有两种视图: View 和 ViewGroup ,其中:
虽然 ViewGroup 继承于 View ,但是在 View 绘制三大流程中,某些流程需要区分 View 和 ViewGroup ,它们之间的操作并不完全相同,比如:
对 View 进行测量,主要包含两个步骤:
对于第一个步骤,即求取 View 的 MeasureSpec ,首先我们来看下 MeasureSpec 的源码定义:
MeasureSpec 是 View 的一个公有静态内部类,它是一个 32 位的 int 值,高 2 位表示 SpecMode(测量模式),低 30 位表示 SpecSize(测量尺寸/测量大小)。
MeasureSpec 将两个数据打包到一个 int 值上,可以减少对象内存分配,并且其提供了相应的工具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让我们从一个 int 值中抽取出 View 的 SpecMode 和 SpecSize。
一个 MeasureSpec 表达的是:该 View 在该种测量模式(SpecMode)下对应的测量尺寸(SpecSize)。其中,SpecMode 有三种类型:
对 View 进行测量,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计算得到 View 的 MeasureSpec ,子View 在创建时,可以指定不同的 LayoutParams (布局参数), LayoutParams 的源码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其中:
LayoutParams 会受到父容器的 MeasureSpec 的影响,测量过程会依据两者之间的相互约束最终生成子View 的 MeasureSpec ,完成 View 的测量规格。
简而言之,View 的 MeasureSpec 受自身的 LayoutParams 和父容器的 MeasureSpec 共同决定( DecorView 的 MeasureSpec 是由自身的 LayoutParams 和屏幕尺寸共同决定,参考后文)。也因此,如果要求取子View 的 MeasureSpec ,那么首先就需要知道父容器的 MeasureSpec ,层层逆推而上,即最终就是需要知道顶层View(即 DecorView )的 MeasureSpec ,这样才能一层层传递下来,这整个过程需要结合 Activity 的启动过程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在 Android 中, Activity 是作为视图组件存在,主要就是在手机上显示视图界面,可以供用户操作, Activity 就是 Andorid 中与用户直接交互最多的系统组件。
Activity 的基本视图层次结构如下所示:
Activity 中,实际承载视图的组件是 Window (更具体来说为 PhoneWindow ),顶层View 是 DecorView ,它是一个 FrameLayout , DecorView 内部是一个 LinearLayout ,该 LinearLayout 由两部分组成(不同 Android 版本或主题稍有差异): TitleView 和 ContentView ,其中, TitleView 就是标题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TitleBar 或 ActionBar , ContentView 就是内容栏,它也是一个 FrameLayout ,主要用于承载我们的自定义根布局,即当我们调用 setContentView(...) 时,其实就是把我们自定义的布局设置到该 ContentView 中。
当 Activity 启动完成后,最终就会渲染出上述层次结构的视图。
因此,如果我们要求取得到子View 的 MeasureSpec ,那么第一步就是求取得到顶层View(即 DecorView )的 MeasureSpec 。大致过程如下所示:
经过上述步骤求取得到 View 的 MeasureSpec 后,接下来就可以真正对 View 进行测量,求取 View 的最终测量宽/高:
Android 内部对视图进行测量的过程是由 View#measure(int, int) 方法负责的,但是对于 View 和 ViewGroup ,其具体测量过程有所差异。
因此,对于测量过程,我们分别对 View 和 ViewGroup 进行分析:
综上,无论是对 View 的测量还是 ViewGroup 的测量,都是由 View#measure(int widthMeasureSpec, int heightMeasureSpec) 方法负责,然后真正执行 View 测量的是 View 的 onMeasure(int widthMeasureSpec, int heightMeasureSpec) 方法。
具体来说, View 直接在 onMeasure(...) 中测量并设置自己的最终测量宽/高。在默认测量情况下, View 的测量宽/高由其父容器的 MeasureSpec 和自身的 LayoutParams 共同决定,当 View 自身的测量模式为 LayoutParams.UNSPECIFIED 时,其测量宽/高为 android:minWidth / android:minHeight 和其背景宽/高之间的较大值,其余情况皆为自身 MeasureSpec 指定的测量尺寸。
而对于 ViewGroup 来说,由于布局特性的丰富性,只能自己手动覆写 onMeasure(...) 方法,实现自定义测量过程,但是总的思想都是先测量 子View 大小,最终才能确定自己的测量大小。
当确定了 View 的测量大小后,接下来就可以来确定 View 的布局位置了,也即将 View 放置到屏幕具体哪个位置。
View 的布局过程由 View#layout(...) 负责,其源码如下:
View#layout(...) 主要就做了两件事:
ViewGroup 的布局流程由 ViewGroup#layout(...) 负责,其源码如下:
可以看到, ViewGroup#layout(...) 最终也是通过 View#layout(...) 完成自身的布局过程,一个注意的点是, ViewGroup#layout(...) 是一个 final 方法,因此子类无法覆写该方法,主要是 ViewGroup#layout(...) 方法内部对子视图动画效果进行了相关设置。
由于 ViewGroup#layout(...) 内部最终调用的还是 View#layout(...) ,因此, ViewGroup#onLayout(...) 就会得到回调,用于处理 子View 的布局放置,其源码如下:
由于不同的 ViewGroup ,其布局特性不同,因此 ViewGroup#onLayout(...) 是一个抽象方法,交由 ViewGroup 子类依据自己的布局特性,摆放其 子View 的位置。
当 View 的测量大小,布局位置都确定后,就可以最终将该 View 绘制到屏幕上了。
View 的绘制过程由 View#draw(...) 方法负责,其源码如下:
其实注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 View#draw(...) 主要做了以下 6 件事:
我们知道,在 Activity 启动过程中,会调用到 ActivityThread.handleResumeActivity(...) ,该方法就是 View 视图绘制的起始之处:
可以看到, ActivityThread.handleResumeActivity(...) 主要就是获取到当前 Activity 绑定的 ViewManager ,最后调用 ViewManager.addView(...) 方法将 DecorView 设置到 PhoneWindow 上,也即设置到当前 Activity 上。 ViewManager 是一个接口, WindowManager 继承 ViewManager ,而 WindowManagerImpl 实现了接口 WindowManager ,此处的 ViewManager.addView(...) 实际上调用的是 WindowManagerImpl.addView(...) ,源码如下所示:
WindowManagerImpl.addView(...) 内部转发到 WindowManagerGlobal.addView(...) :
在 WindowManagerGlobal.addView(...) 内部,会创建一个 ViewRootImpl 实例,然后调用 ViewRootImpl.setView(...) 将 ViewRootImpl 与 DecorView 关联到一起:
ViewRootImpl.setView(...) 内部首先关联了传递过来的 DecorView (通过属性 mView 指向 DecorView 即可建立关联),然后最终调用 requestLayout() ,而 requestLayout() 内部又会调用方法 scheleTraversals() :
ViewRootImpl.scheleTraversals() 内部主要做了两件事:
Choreographer.postCallback(...) 会申请一次 VSYNC 中断信号,当 VSYNC 信号到达时,便会回调 Choreographer.doFrame(...) 方法,内部会触发已经添加的回调任务, Choreographer 的回调任务有以下四种类型:
因此, ViewRootImpl.scheleTraversals(...) 内部通过 mChoreographer.postCallback(Choreographer.CALLBACK_TRAVERSAL, mTraversalRunnable, null) 发送的异步视图渲染消息就会得到回调,即回调 mTra
㈣ Android UI绘制之View绘制的工作原理
这是AndroidUI绘制流程分析的第二篇文章,主要分析界面中View是如何绘制到界面上的具体过程。
ViewRoot 对应于 ViewRootImpl 类,它是连接 WindowManager 和 DecorView 的纽带,View的三大流程均是通过 ViewRoot 来完成的。在 ActivityThread 中,当 Activity 对象被创建完毕后,会将 DecorView 添加到 Window 中,同时会创建 ViewRootImpl 对象,并将 ViewRootImpl 对象和 DecorView 建立关联。
measure 过程决定了 View 的宽/高, Measure 完成以后,可以通过 getMeasuredWidth 和 getMeasuredHeight 方法来获取 View 测量后的宽/高,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它等同于View的最终的宽/高,但是特殊情况除外。 Layout 过程决定了 View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和实际的宽/高,完成以后,可以通过 getTop、getBottom、getLeft 和 getRight 来拿到View的四个顶点的位置,可以通过 getWidth 和 getHeight 方法拿到View的最终宽/高。 Draw 过程决定了 View 的显示,只有 draw 方法完成后 View 的内容才能呈现在屏幕上。
DecorView 作为顶级 View ,一般情况下,它内部会包含一个竖直方向的 LinearLayout ,在这个 LinearLayout 里面有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标题栏,下面是内容栏。在Activity中,我们通过 setContentView 所设置的布局文件其实就是被加到内容栏中的,而内容栏id为 content 。可以通过下面方法得到 content:ViewGroup content = findViewById(R.android.id.content) 。通过 content.getChildAt(0) 可以得到设置的 view 。 DecorView 其实是一个 FrameLayout , View 层的事件都先经过 DecorView ,然后才传递给我们的 View 。
MeasureSpec 代表一个32位的int值,高2位代表 SpecMode ,低30位代表 SpecSize , SpecMode 是指测量模式,而 SpecSize 是指在某种测量模式下的规格大小。
SpecMode 有三类,如下所示:
UNSPECIFIED
EXACTLY
AT_MOST
LayoutParams需要和父容器一起才能决定View的MeasureSpec,从而进一步决定View的宽/高。
对于顶级View,即DecorView和普通View来说,MeasureSpec的转换过程略有不同。对于DecorView,其MeasureSpec由窗口的尺寸和其自身的LayoutParams共同确定;
对于普通View,其MeasureSpec由父容器的MeasureSpec和自身的Layoutparams共同决定;
MeasureSpec一旦确定,onMeasure就可以确定View的测量宽/高。
小结一下
当子 View 的宽高采用 wrap_content 时,不管父容器的模式是精确模式还是最大模式,子 View 的模式总是最大模式+父容器的剩余空间。
View 的工作流程主要是指 measure 、 layout 、 draw 三大流程,即测量、布局、绘制。其中 measure 确定 View 的测量宽/高, layout 确定 view 的最终宽/高和四个顶点的位置,而 draw 则将 View 绘制在屏幕上。
measure 过程要分情况,如果只是一个原始的 view ,则通过 measure 方法就完成了其测量过程,如果是一个 ViewGroup ,除了完成自己的测量过程外,还会遍历调用所有子元素的 measure 方法,各个子元素再递归去执行这个流程。
如果是一个原始的 View,那么通过 measure 方法就完成了测量过程,在 measure 方法中会去调用 View 的 onMeasure 方法,View 类里面定义了 onMeasure 方法的默认实现:
先看一下 getSuggestedMinimumWidth 和 getSuggestedMinimumHeight 方法的源码:
可以看到, getMinimumWidth 方法获取的是 Drawable 的原始宽度。如果存在原始宽度(即满足 intrinsicWidth > 0),那么直接返回原始宽度即可;如果不存在原始宽度(即不满足 intrinsicWidth > 0),那么就返回 0。
接着看最重要的 getDefaultSize 方法:
如果 specMode 为 MeasureSpec.UNSPECIFIED 即未指定模式,那么返回由方法参数传递过来的尺寸作为 View 的测量宽度和高度;
如果 specMode 不是 MeasureSpec.UNSPECIFIED 即是最大模式或者精确模式,那么返回从 measureSpec 中取出的 specSize 作为 View 测量后的宽度和高度。
看一下刚才的表格:
当 specMode 为 EXACTLY 或者 AT_MOST 时,View 的布局参数为 wrap_content 或者 match_parent 时,给 View 的 specSize 都是 parentSize 。这会比建议的最小宽高要大。这是不符合我们的预期的。因为我们给 View 设置 wrap_content 是希望View的大小刚好可以包裹它的内容。
因此:
如果是一个 ViewGroup,除了完成自己的 measure 过程以外,还会遍历去调用所有子元素的 measure 方法,各个子元素再递归去执行 measure 过程。
ViewGroup 并没有重写 View 的 onMeasure 方法,但是它提供了 measureChildren、measureChild、measureChildWithMargins 这几个方法专门用于测量子元素。
如果是 View 的话,那么在它的 layout 方法中就确定了自身的位置(具体来说是通过 setFrame 方法来设定 View 的四个顶点的位置,即初始化 mLeft , mRight , mTop , mBottom 这四个值), layout 过程就结束了。
如果是 ViewGroup 的话,那么在它的 layout 方法中只是确定了 ViewGroup 自身的位置,要确定子元素的位置,就需要重写 onLayout 方法;在 onLayout 方法中,会调用子元素的 layout 方法,子元素在它的 layout 方法中确定自己的位置,这样一层一层地传递下去完成整个 View 树的 layout 过程。
layout 方法的作用是确定 View 本身的位置,即设定 View 的四个顶点的位置,这样就确定了 View 在父容器中的位置;
onLayout 方法的作用是父容器确定子元素的位置,这个方法在 View 中是空实现,因为 View 没有子元素了,在 ViewGroup 中则进行抽象化,它的子类必须实现这个方法。
1.绘制背景( background.draw(canvas); );
2.绘制自己( onDraw );
3.绘制 children( dispatchDraw(canvas) );
4.绘制装饰( onDrawScrollBars )。
dispatchDraw 方法的调用是在 onDraw 方法之后,也就是说,总是先绘制自己再绘制子 View 。
对于 View 类来说, dispatchDraw 方法是空实现的,对于 ViewGroup 类来说, dispatchDraw 方法是有具体实现的。
通过 dispatchDraw 来传递的。 dispatchDraw 会遍历调用子元素的 draw 方法,如此 draw 事件就一层一层传递了下去。dispatchDraw 在 View 类中是空实现的,在 ViewGroup 类中是真正实现的。
如果一个 View 不需要绘制任何内容,那么就设置这个标记为 true,系统会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当创建的自定义控件继承于 ViewGroup 并且不具备绘制功能时,就可以开启这个标记,便于系统进行后续的优化;当明确知道一个 ViewGroup 需要通过 onDraw 绘制内容时,需要关闭这个标记。
参考:《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
㈤ 关于Android WebView的那些事
[TOC]
Webkit是一个开源浏览器项目,其中,对Android开发者来说,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接触。 在应用层来看,最经常使用无非这么几个类:WebView(Android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简单的一个View,继承自AbsoluteLayout),WebViewClient、WebChromeClient(作为回调控制类)、WebSettings(进行设置项的配置)等;Webkit内部包含了网络请求、页面渲染、Js引擎等等。在Android4.4之前的版本中,系统使用的是Webkit内核,其后,切换到Google的Chromium内核。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Android中,如何使用Webkit进行H5页面的展现,以及常见问题的分析手段。
下面的内容抄自网络 & 乱七八糟的地方,简单了解一下。
<b><i>前面都是吹牛逼的信息,如何使用Webkit来更好的搬砖? 且听如下分解</i></b>
XML布局中丢一个 <WebView> 标签,然后再 Activity 或者 Fragment 中 findViewById ,进而 loadUrl ,一般也没人这么简单的用,除非写Demo。很简单,它就是一个Layout,提供了一个调用加载页面的接口,不写范例了,能看到这篇文章的都看过Google的API说明。
主要涉及到WebView和WebSettings两个类。
例如:
其实就是WebView的父类ViewGroup和View的方法,不多说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View或ViewGroup的方法对WebView都生效。
列举几类常用的,几乎所有App的 WebView 都会设置的属性:
</br>
如何处理页面跳转以及特殊 Scheme
这个回调可以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回调,表示什么? 字面意思,让你重写这个URL 的loading,比如点击html打电话的一个 <a href=“tel:110”> 标签,作为一个有节操、有责任心的浏览器,你需要处理 H5常用的几个Scheme :
除此之外,还有各个应用自定义的scheme ,举个例子,支付宝的支付Scheme : alipay: 。 这里的返回值,就代表你有没有能力处理这个url,没有的话Webkit就默认处理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回调的触发的绝大多数情况是点击页面的 <a href="xxxx"> a标签,在Android中 loadUrl("http://www..com") ,是不会回调的,为什么不会回调,各位自行理解吧。
超链接 <a> 标签怎么写: 点我
特别说下窗口常见的两种打开方式:
针对单页模式的WebView框架(所有的html窗口均使用同一个WebView实例),不需要关注target的。
如果作为一个成熟的浏览器框架的话,是需要支持Html、JavaScript使用新窗口打开页面,需要实现如下回调:
还有一个相关设置项: WebSettings.
此时,系统将不会再回调 shouldOverrideUrlLoading 。新窗口逻辑的具体实现机制,可以参考系统browser实现逻辑。
<b> 这里有个坑 </b>
Android 4.4版本 ,如果实现了onCreateWindow,也就是说页面 <a> 标签是这么写的: <a href="http://www..com" target="_blank"> ,点击此链接打开的新WebView窗口,此窗口中的url点击,是不会触发 shouldOverrideUrlLoading 。 这是刚替换成Chrominum内核出的一个bug。本人并没在新版本上验证是否已经修复。
另外,根据不同的Rom,底层实现是不一样的,有的ROM会帮你处理各种调起scheme,也就是startActivity,有的ROM点一个url,就会抛一个intent出来,让用户选择系统浏览器进行加载。
系统默认,提供了一个接口:
有什么安全隐患呢?
戳这里
如果不知道Js怎么写, 请戳我
用PC的截图意思一下,看出区别了吧。 这里确定、取消点击以后就得调用 JsResult、JsPromptResult 的 confirm或者cancel。
因为安全问题,大一些的App Native与Js通信都不再用 WebView.addJavascriptInterface(Object) 了,都改用JsPrompt,因为JsPrompt中有message、有JsPromptResult可以返回给Js一些信息,所以桥选中了JsPrompt,另一个备选方案是JsConsole。
大体有这么几种方式进行传递
具体方案实现时,多方面考虑使用何种方式。
还有一个比较牛逼的
系统源码中均有方法注释,怎么用自己看吧。
那么问题来了
查了下,只有这两个相关的:
WebBackForwardList BackForwardList()
void clearHistory()
系统提供的关于历史记录的操作并不多,因为,不支持单条删除啊,啊啊啊!
WebViewClient中,还有一个相关callback,当系统更新历史记录时回调:
void doUpdateVisitedHistory(WebView view, String url, boolean isReload)
<b>相关问题分析法:历史栈回退错误的定位</b>
绝大多数回退错误是由于接口调用、回调中逻辑执行时序错误。
定位方法:利用 BackForwardList , doUpdateVisitedHistory 两个接口在 loadUrl、onPageStart、onPageFinish 以及逻辑相关的地方调用,打log,查看历史栈,这里注意下由于loarl是异步的,需要考虑是否加延迟等等保证调用时机的准确。
本人曾经遇到一个问题:在WebChromeClient中的 JsPrompt回调中,直接进行WebView.goBack操作,结果发现WebView确实回退到上一个页面,但是BackFowardList当前页面的index未更新的问题,具体见另一个篇blog。
网上有很多关于WebView内存泄露的讨论,据传,老版本的WebView在展示大量图片的时候,即使 WebView.destory() WebView=null ,也不会销毁。
在新版本上,实际测试结果:compileSDKVersion 23 不会泄露。
一般,我们如何销毁WebView比较保险?
这个问题好大。。。
暂时不介绍,另起blog进行说明。
解决方案:
实现回调 void onReceivedSslError(WebView view, SslErrorHandler handler, SslError error)
首先,提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个人归纳总结几点:
step1 进入开发者模式,勾选“显示布局边界”;
step 2,回到你想查看的界面; step 3 假如内容区只有一层基本就是H5 WebView的,多个层级,就是Native。
看到左右图的差异了吧。
还有另一种方法,RD屌丝们看这里,特别说明,这种方法不太适合浏览器。 (自有内核,可能会不准确)
好了,就介绍到这里,零零散散的几年前写的文章,第一篇blog,如有不对的地方,还恳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