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linux系统开机时启动内核步骤是什么
实模式,并开始执行位于地址0xFFFF0处
的代码,也就是ROM-BIOS起始位置的代码。BIOS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自检,然后初始化位
于地址0的中断向量表。最后BIOS将启动盘的第一个扇区装入到0x7C00,并开始执行此处
的代码。这就是对内核初始化过程的一个最简单的描述。
最初,linux核心的最开始部分是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的。当开始运行时,核心将自
己装入到绝对地址0x90000,再将其后的2k字节装入到地址0x90200处,最后将核心的其余
部分装入到0x10000。
当系统装入时,会显示Loading...信息。装入完成后,控制转向另一个实模式下的汇
编语言代码boot/Setup.S。Setup部分首先设置一些系统的硬件设备,然后将核心从
0x10000处移至0x1000处。这时系统转入保护模式,开始执行位于0x1000处的代码。
接下来是内核的解压缩。0x1000处的代码来自于文件Boot/head.S,它用来初始化寄
存器和调用decompress_kernel( )程序。decompress_kernel( )程序由Boot/inflate.c,
Boot/unzip.c和Boot../misc.c组成。解压缩后的数据被装入到了0x100000处,这也是
linux不能在内存小于2M的环境下运行的主要原因。
解压后的代码在0x1010000处开始执行,紧接着所有的32位的设置都将完成: IDT、
GDT和LDT将被装入,处理器初始化完毕,设置好内存页面,最终调用start_kernel过程。
这大概是整个内核中最为复杂的部分。
[系统开始运行]
linux kernel 最早的C代码从汇编标记startup_32开始执行
startup_32:
start_kernel
lock_kernel
trap_init
init_IRQ
sched_init
softirq_init
time_init
console_init
#ifdef CONFIG_MODULES
init_moles
#endif
kmem_cache_init
sti
calibrate_delay
mem_init
kmem_cache_sizes_init
pgtable_cache_init
fork_init
proc_caches_init
vfs_caches_init
buffer_init
page_cache_init
signals_init
#ifdef CONFIG_PROC_FS
proc_root_init
#endif
#if defined(CONFIG_SYSVIPC)
ipc_init
#endif
check_bugs
smp_init
rest_init
kernel_thread
unlock_kernel
cpu_idle
・startup_32 [arch/i386/kernel/head.S]
・start_kernel [init/main.c]
・lock_kernel [include/asm/smplock.h]
・trap_init [arch/i386/kernel/traps.c]
・init_IRQ [arch/i386/kernel/i8259.c]
・sched_init [kernel/sched.c]
・softirq_init [kernel/softirq.c]
・time_init [arch/i386/kernel/time.c]
・console_init [drivers/char/tty_io.c]
・init_moles [kernel/mole.c]
・kmem_cache_init [mm/slab.c]
・sti [include/asm/system.h]
・calibrate_delay [init/main.c]
・mem_init [arch/i386/mm/init.c]
・kmem_cache_sizes_init [mm/slab.c]
・pgtable_cache_init [arch/i386/mm/init.c]
・fork_init [kernel/fork.c]
・proc_caches_init
・vfs_caches_init [fs/dcache.c]
・buffer_init [fs/buffer.c]
・page_cache_init [mm/filemap.c]
・signals_init [kernel/signal.c]
・proc_root_init [fs/proc/root.c]
・ipc_init [ipc/util.c]
・check_bugs [include/asm/bugs.h]
・smp_init [init/main.c]
・rest_init
・kernel_thread [arch/i386/kernel/process.c]
・unlock_kernel [include/asm/smplock.h]
・cpu_idle [arch/i386/kernel/process.c]
start_kernel( )程序用于初始化系统内核的各个部分,包括:
*设置内存边界,调用paging_init( )初始化内存页面。
*初始化陷阱,中断通道和调度。
*对命令行进行语法分析。
*初始化设备驱动程序和磁盘缓冲区。
*校对延迟循环。
最后的function'rest_init' 作了以下工作:
・开辟内核线程'init'
・调用unlock_kernel
・建立内核运行的cpu_idle环, 如果没有调度,就一直死循环
实际上start_kernel永远不能终止.它会无穷地循环执行cpu_idle.
最后,系统核心转向move_to_user_mode( ),以便创建初始化进程(init)。此后,进程0开始进入无限循环。
初始化进程开始执行/etc/init、/bin/init 或/sbin /init中的一个之后,系统内核就不再对程序进行直接控制了。之后系统内核的作用主要是给进程提供系统调用,以及提供异步中断事件的处理。多任务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并开始处理多个用户的登录和fork( )创建的进程。
[init]
init是第一个进程,或者说内核线程
init
lock_kernel
do_basic_setup
mtrr_init
sysctl_init
pci_init
sock_init
start_context_thread
do_init_calls
(*call())-> kswapd_init
prepare_namespace
free_initmem
unlock_kernel
execve
[目录]
--------------------------------------------------------------------------------
启动步骤
系统引导:
涉及的文件
./arch/$ARCH/boot/bootsect.s
./arch/$ARCH/boot/setup.s
bootsect.S
这个程序是linux kernel的第一个程序,包括了linux自己的bootstrap程序,
但是在说明这个程序前,必须先说明一般IBM PC开机时的动作(此处的开机是指
"打开PC的电源"):
一般PC在电源一开时,是由内存中地址FFFF:0000开始执行(这个地址一定
在ROM BIOS中,ROM BIOS一般是在FEOOOh到FFFFFh中),而此处的内容则是一个
jump指令,jump到另一个位于ROM BIOS中的位置,开始执行一系列的动作,包
括了检查RAM,keyboard,显示器,软硬磁盘等等,这些动作是由系统测试代码
(system test code)来执行的,随着制作BIOS厂商的不同而会有些许差异,但都
是大同小异,读者可自行观察自家机器开机时,萤幕上所显示的检查讯息。
紧接着系统测试码之后,控制权会转移给ROM中的启动程序
(ROM bootstrap routine),这个程序会将磁盘上的第零轨第零扇区读入
内存中(这就是一般所谓的boot sector,如果你曾接触过电脑病
毒,就大概听过它的大名),至于被读到内存的哪里呢? --绝对
位置07C0:0000(即07C00h处),这是IBM系列PC的特性。而位在linux开机
磁盘的boot sector上的正是linux的bootsect程序,也就是说,bootsect是
第一个被读入内存中并执行的程序。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来
看看到底bootsect做了什么。
第一步
首先,bootsect将它"自己"从被ROM BIOS载入的绝对地址0x7C00处搬到
0x90000处,然后利用一个jmpi(jump indirectly)的指令,跳到新位置的
jmpi的下一行去执行,
第二步
接着,将其他segment registers包括DS,ES,SS都指向0x9000这个位置,
与CS看齐。另外将SP及DX指向一任意位移地址( offset ),这个地址等一下
会用来存放磁盘参数表(disk para- meter table )
第三步
接着利用BIOS中断服务int 13h的第0号功能,重置磁盘控制器,使得刚才
的设定发挥功能。
第四步
完成重置磁盘控制器之后,bootsect就从磁盘上读入紧邻着bootsect的setup
程序,也就是setup.S,此读入动作是利用BIOS中断服务int 13h的第2号功能。
setup的image将会读入至程序所指定的内存绝对地址0x90200处,也就是在内存
中紧邻着bootsect 所在的位置。待setup的image读入内存后,利用BIOS中断服
务int 13h的第8号功能读取目前磁盘的参数。
第五步
再来,就要读入真正linux的kernel了,也就是你可以在linux的根目录下看
到的"vmlinuz" 。在读入前,将会先呼叫BIOS中断服务int 10h 的第3号功能,
读取游标位置,之后再呼叫BIOS 中断服务int 10h的第13h号功能,在萤幕上输
出字串"Loading",这个字串在boot linux时都会首先被看到,相信大家应该觉
得很眼熟吧。
第六步
接下来做的事是检查root device,之后就仿照一开始的方法,利用indirect
jump 跳至刚刚已读入的setup部份
第七步
setup.S完成在实模式下版本检查,并将硬盘,鼠标,内存参数写入到 INITSEG
中,并负责进入保护模式。
第八步
操作系统的初始化。
⑵ 如何使linux开机时选择要进入的内核版本
找了蛮久解决方案的一个问题……
编辑 /etc/default/grub (比如命令:sudo gedit /etc/default/grub)
找到 hidden_timeout 数字改为10,保存
终端执行命令:sudo update-grub
sudo reboot重启 ,正常的话 会有一个倒计时 那个时候按住shift 然后在菜单栏里选就ok了
⑶ 如何进入安卓手机linux内核
一、需要准备的东西
1
手机必须要Root,没有的度娘解决。
2
首先安装 终端模拟器 软件,稍后有用,度娘一下搞定了。
3
然后是Busybox,这是一款高度集成的Linux小工具集合,也很容易找到,安装好就行。
4
安装android VNC ,用于连接远程桌面。
5
手机内核必须支持loop和ext2文件系统,实践证明ext3,ext4也是可以的。
(1)检验是否支持loop设备
打开 终端模拟器,键入命令 ls /dev/block看是否有loopN设备,N是数字。
(2)ext支持不好确定,多数安卓都支持,毕竟是Linux系统出身嘛,后续交代。
6
由于sourceforge服务器在地球的另一面的美国,所以访问速度自然是不用吐槽的啦,不过还好镜像服务器还是不少的,可以网络搜索sorceforge镜像
选择你喜欢用的系统下载下来吧。
这里要下载两个文件
(1)、镜像文件
有三个版本,完整版(Large)、精简版(smalll)、核心版(core)
可以在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下找到zip文件,大小约500MB,解压出来2GB左右。
* 注:完整版和精简版有桌面程序,核心版只有命令行界面
(2)、脚本文件
在相应Linux发行版文件夹里面找到,带script的zip文件就是了,也下载下来。
END
二、后续操作
下载镜像和脚本文件之后在/sdcard上创建一个文件夹,名字与相应的linux发行版名字相同,将下载到的zip文件解压到此处,镜像和脚本都要解压到这个文件夹。
比如笔者的Ubuntu 10.04就是在/sdcard上创建一个名为ubuntu的文件夹,然后把ubuntu.img和ubuntu.sh解压到/sdcard/ubuntu/即可。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修改脚本了,许多人不成功就是这里没有修改了。
先看一下脚本文件吧!所有的脚本都是差不多的欧!
如图
找到图上第三行的位置,
mount -o remount,rw /dev/block/mmcblk0p5 /system
我们看到这是挂载/system为 可写 状态,但是这里却是挂载的固定是'/dev/block/mmcblk0p5',这肿么可以??要知道安卓的硬件是遍地开花、各式各样都有,/system的所在的设备也各不相同,比如我的是在/dev/block/mmcblk0p19,以前用的是mmcblk0p12,根本不可能统一的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system究竟对应的是那个分区。
方法:给个比较可靠的方法吧,下载一个和你的手机相对应的刷机包,打开\META-INF\com\google\android\updater-script文件,搜索"/dev/block"关键字,找到一条与system相关的一行,看到了这样一行
format("ext4", "EMMC", "/dev/block/platform/msm_sdcc.1/by-name/system", "0", "/system");
那个带/dev/block的那个就是你的system分区,用它来替换原来脚本的那一个 /dev/block/mmcblk0p5吧!
我的修改结果是
mount -o remount,rw /dev/block/platform/msm_sdcc.1/by-name/system /system
这里因人而异,不要照搬哦!
然后打开终端模拟器,测试一下
1.输入 su 并回车,获取root权限
2.输入 cd /sdcard/ubuntu 进入脚本文件所在目录,这里ubuntu替换你创建的文件夹名字
3.输入 sh ubuntu.sh ,运行ubuntu系统
到这里理论上是应该成功了
出现图一这样的情况时就要输入分辨率了,我的是1280x720,比较常用的还有800x600等
输入1280x720 ,回车
等待出现 root@localhost:/# 你的Linux已经启动成功啦
终端模拟器以经连接到ubuntu的终端了
但是没有桌面让我们怎样愉快的玩耍呀?
所以打开AndroidVNC,配置一下 参数
Nickname:随便写
Password :你的Linux名称,我的是ubuntu
Address : 因为是本机运行,所以写 localhost 或者 127.0.0.1
Port : 默认5900
Username:root
Color Format : 24-color (4bpp)
然后点击左上角Connect即可
然后就看见了我们期待已久的Ubuntu界面里
但是还有个问题,不支持中文是一个蛋疼的问题啊
所以在安卓系统上找个中文ttf(直接复制/system/fonts/DroidSansFallback.ttf也是可以的)放到/sdcard
进Linux系统后复制字体到
/usr/share/fonts/truetype/ttf-dejavu
重启就能再见到亲切的中文了!
在Linux界面下
1.音量键相当于键盘的上下箭头↑↓
2.双指可以缩放界面,双指滑动可以滚屏
3.按下菜单键-send 可以 触发特殊键 比如 ctrl + alt + delete 关机重启
4.菜单键- Input Mode 可以选择 鼠标操作方式 , 推荐选择touchPad 把触屏当触摸板用
⑷ Linux系统调用详解(如何从用户空间进入内核
其实进程在内核态和用户态各有一个堆栈。运行在用户空间时进程使用的是用户空间中的堆栈,而运行在内核空间时,进程使用的是内核空间中的堆栈。所以说,Linux 中每个进程有两个栈,分别用于用户态和内核态。我其实也不是很理解,如果你想更理解的话可以看下这篇文章,上面讲的很详细网页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