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51单片机定时器1以方式1定时1秒如何设置
1、先打开我们熟悉的单片机c51编程软件——keil,先把主方法写好。
2. 51单片机中的定时器中断是怎么用的
代码如下:
//实现led灯一秒亮灭闪烁
void main()
{
TMOD=0x01;//设置定时器0为工作方式1(M1 M0为01)
TH0=(65536-45872)/256;//装初值11.0582晶振定时50ms数为45872
TL0=(65536-45872)%256;
EA=1;//开总中断
ET0=1;//开定时器0中断
TR0=1;//启动定时器0
while(1);//程序停止在这里等待中断发生
}
void T0_time() interrupt 1
{
TMOD=0x01;//重装初值
TH0=(65536-45872)/256;
num++;//num每加一次判断一次是否到20次
if(num==20)//如果到了20次,说明1秒时间到
{
num=0;//num清0重新计数
led=~led1;
}
}
(2)51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扩展阅读
定时器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计数模式和定时模式。对Px,y的输入脉冲进行计数为计数模式。定时模式,则是对MCU的主时钟经过12分频后计数。因为主时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可以通过计数值推算出计数所经过的时间。
51单片机计数器的脉冲输入脚。主要的脉冲输入脚有Px,y, 也指对应T0的P3.4和对应T1的P3.5,主要用来检测片外来的脉冲。而引脚18和19则对应着晶振的输入脉冲,脉冲的频率和周期为
F = f/12 = 11.0592M/12 = 0.9216MHZ T = 1/F = 1.085us
51计数器的计数值存放于特殊功能寄存器中。T0(TL0-0x8A, TH0-0x8C),T1(TL1-0x8B, TH1-0x8D)
定时器常用作定时时钟,以实现定时检测,定时响应、定时控制,并且可以产生ms宽的脉冲信号,驱动步进电机。定时和计数的最终功能都是通过计数实现,若计数的事件源是周期固定的脉冲则可实现定时功能,否则只能实现计数功能。因此可以将定时和计数功能全由一个部件实现。
3. 怎样使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
51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
51单片机定时器/计时器的使用
步骤:
1、 打开中断允许位:
对IE寄存器进行控制,IE寄存器各位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EA: 为0时关所有中断;为1时开所有中断
ET2:为0时关T2中断;为1时开T2中断,只有8032、8052、8752才有此中断 ES: 为0时关串口中断;为1时开串口中断 ET1:为0时关T1中断;为1时开T1中断 EX1:为0时关1时开 ET0:为0时关T0中断;为1时开T0中断 EX0:为0时关1时开
2、 选择定时器/计时器的工作方式:
定时器TMOD格式
CPU在每个机器周期内对T0/T1检测一次,但只有在前一次检测为
1和后一次检测为0时才会使计数器加1。因此,计数器不是由外部时钟负边沿触发,而是在两次检测到负跳变存在时才进行计数的。由于两次检测需要24个时钟脉冲,故T0/T1线上输入的0或1的持续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机器周期。通常,T0或T1输入线上的计数脉冲频率总小于100kHz。
方式0:定时器/计时器按13位加1计数,这13位由TH中的高8位和TL中的低5位组成,其中TL中的高3位弃之不用(与MCS-48兼容)。
13位计数器按加1计数器计数,计满为0时能自动向CPU发出溢出中断请求,但要它再次计数,CPU必须在其中断服务程序中为它重装初值。
方式1:16位加1计数器,由TH和TL组成,在方式1的工作情况和方式0的相同,只是计数器值是方式0的8倍。
1
1/3
方式2:计数器被拆成一个8位寄存器TH和一个8位计数器TL,CPU对它们初始化时必须送相同的定时初值。当计数器启动后,TL按8位加1计数,当它计满回零时,一方面向CPU发送溢出中断请求,另一方面从TH中重新获得初值并启动计数。
方式3:T0和T1工作方式不同,TH0和TL0按两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工作,T1只能按不需要中断的方式2工作。 在方式3下的TH0和TL0是有区别的:TL0可以设定为定时器/计时器或计数器模式工作,仍由TR0控制,并采用TF0作为溢出中断标志;TH0只能按定时器/计时器模式工作,它借用TR1和TF1来控制并存放溢出中断标志。因此,T1就没有控制位可以用了,故TL1在计满回零时不会产生溢出中断请求的。 显然,T0和T1设定为方式3实际上就相当于设定了3个8位计数器同时工作,其中TH0和TL0为两个由软件重装的8位计数器,TH1和TL1为自动重装的8位计数器,但无溢出中断请求产生。由于TL1工作于无中断请求状态,故用它来作为串口可变波特
3、 为计数器赋值
计数器初值计算
TC=M−C
TC:计数器初值,M:计数器模值(2k),C:把计数器计满的计数值 定时器初值计算
T=(M−TC)T计数
或
TC=M−T/𝑇计数
M:模值,T计数:单片机时钟周期TCLK(ΦCLK的倒数)的12倍;TC为定时器的定时初值,T为欲定时的时间。
TC=M−T×𝛷𝐶𝐿𝐾/12
M:模值,ΦCLK:单片机时钟周期ΦCLK;TC为定时器的定时初值,T为欲定时的时间。 例如:单片机主脉冲频率ΦCLK为12MHz,最大定时时间为: 方式0时 TMAX = 213×1us = 8.192ms 方式1时 TMAX = 216×1us = 65.536ms 方式2和方式3 TMAX = 28×1us = 0.256ms
4TR0:为0时,停T0计数;为1时,启T0计数
2
2/3
TF0:为0时,无T0中断(硬件复位);为1时,有T0溢出中断 TR1:为0时,停T1计数;为1时,启T1计数 TF1:为0时,无T1中断(硬件复位);为1时,有T1溢出中断 IE1:为0时,硬件复位;为1时 IT1:为0时,INT1电平触发(软件复位);为1时,INT1负边沿触发 IE0:为0时,硬件复位;为1时 IT0:为0时,INT0电平触发(软件复位);INT0负边沿触发
5
在C51的C语言中使用interrupt x来指定中断入口地址,x为中断号,例T0中断: void Time0_Int() interrupt 1 //定时器T0的中断入口程序
4. 51单片机的3个定时器怎样使用
51单片机只有T0,T1。52才有T2的。
定时器设置方法:
做定时用一般采用16位模式,也就是TMOD=0x11(10或01单独一个定时器的话),初值的计算是这样的:
假设时间是X毫秒,晶振为YMhz,那么:
THn=(65536-1000*X*Y/12)/256
TLn=(65536-1000*X*Y/12)%256
之后就是TRn=1(开启定时器)
ETn=1(开启定时器中断)
EA=1
5. 51单片机的定时器是怎么设置的
单片机定时器的设置步骤为:
1、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共4种工作方式,两种模式(计数器/定时器)。比如:
MOV TMOD,#01;设置定时器0位定时器模式,工作方式1
2、根据定时时间赋初值。比如定时10毫秒,那么如果12M晶振的话是10000个机器周期。定时器是溢出申请中断,所以用溢出值减去定时周期为初值。
MOV TH0,#HIGH(65536-10000)
MOV TL0,#LOW(65536-10000)
3、开启中断、定时器。
SETB ET0
SETB EA
SETB TR0
6. 51单片机汇编语言定时器的使用(中断方式)
(1)
COUNT_INTEQU30H
LEDVALUEEQU31H
ORG0000H
LJMPSTART
ORG001BH
LJMPTimer1Interrupt
START:
MOVSP,#60H
MOVCOUNT_INT,#0
MOVLEDVALUE,#01H
LCALLInitTimer1
LOOP:
MOVA,LEDVALUE
MOVP2,A
LJMPLOOP
InitTimer1:
MOVTMOD,#10H;定时器T1为工作方式1,产生50ms定时
MOVTH1,#3CH
MOVTL1,#0B0H
SETBEA
SETBET1
SETBTR1
RET
Timer1Interrupt:
PUSHDPH
PUSHDPL
PUSHACC
MOVTH1,#3CH
MOVTL1,#0B0H
;========================
INCCOUNT_INT
MOVA,COUNT_INT;每50ms加1,
CJNEA,#2,Timer1Interrupt_EXIT;100ms
MOVCOUNT_INT,#0
MOVA,LEDVALUE
RLA
MOVLEDVALUE,A
;========================
Timer1Interrupt_EXIT:
POPACC
POPDPL
POPDPH
RETI
END
(2)
COUNT_INT_LEQU30H
COUNT_INT_HEQU31H
LEDVALUEEQU32H
ORG0000H
LJMPSTART
ORG001BH
LJMPTimer1Interrupt
START:
MOVSP,#60H
MOVCOUNT_INT_L,#0
MOVCOUNT_INT_H,#0
MOVLEDVALUE,#01H
LCALLInitTimer1
LOOP:
MOVA,LEDVALUE
MOVP2,A
LJMPLOOP
InitTimer1:
MOVTMOD,#20H;定时器T1为工作方式2,产生250us定时
MOVTH1,#00H
MOVTL1,#06H
SETBEA
SETBET1
SETBTR1
RET
Timer1Interrupt:
PUSHDPH
PUSHDPL
PUSHACC
MOVTH1,#00H
MOVTL1,#06H
;========================
INCCOUNT_INT_L
MOVA,COUNT_INT_L;每250us加1,
CJNEA,#40,Timer1Interrupt_EXIT;250US*40=10ms
MOVCOUNT_INT_L,#0
INCCOUNT_INT_H
MOVA,COUNT_INT_H;每10Ms加1,
CJNEA,#10,Timer1Interrupt_EXIT;10ms*10=100MS
MOVCOUNT_INT_H,#0
MOVA,LEDVALUE
RLA
MOVLEDVALUE,A
;========================
Timer1Interrupt_EXIT:
POPACC
POPDPL
POPDPH
RETI
END
7. 请问51单片机定时器延时的调用是怎么调用的我有点不明白,谢谢
51单片机的几种精确延时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硬件延时,要用到定时器/计数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确延时;另一种是软件延时,这种方法主要采用循环体进行。 1 使用定时器/计数器实现精确延时 单片机系统一般常选用11.059 2 MHz、12 MHz或6 MHz晶振。第一种更容易产生各种标准的波特率,后两种的一个机器周期分
别为1 μs和2 μs,便于精确延时。本程序中假设使用频率为12 MHz的晶振。最长的延时时间可达216=65 536
μs。若定时器工作在方式2,则可实现极短时间的精确延时;如使用其他定时方式,则要考虑重装定时初值的时间(重装定时器初值占用2个机器周期)。 在实际应用中,定时常采用中断方式,如进行适当的循环可实现几秒甚至更长时间的延时。使用定时器/计数器延时从程序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两方面考虑都是最佳的方案。但应该注意,C51编写的中断服务程序编译后会自动加上PUSH ACC、PUSH PSW、POP PSW和POP ACC语句,执行时占用了4个机器周期;如程序中还有计数值加1语句,则又会占用1个机器周期。这些语句所消耗的时间在计算定时初值时要考虑进去,从初值中减去以达到最小误差的目的。 2 软件延时与时间计算 在很多情况下,定时器/计数器经常被用作其他用途,这时候就只能用软件方法延时。下面介绍几种软件延时的方法。 2.1 短暂延时
可以在C文件中通过使用带_NOP_( )语句的函数实现,定义一系列不同的延时函数,如Delay10us( )、Delay25us(
)、Delay40us( )等存放在一个自定义的C文件中,需要时在主程序中直接调用。如延时10 μs的延时函数可编写如下: void Delay10us( ) { _NOP_( ); _NOP_( ); _NOP_( ); _NOP_( ); _NOP_( ); _NOP_( ); }
Delay10us( )函数中共用了6个_NOP_( )语句,每个语句执行时间为1 μs。主函数调用Delay10us(
)时,先执行一个LCALL指令(2 μs),然后执行6个_NOP_( )语句(6 μs),最后执行了一个RET指令(2
μs),所以执行上述函数时共需要10 μs。
可以把这一函数当作基本延时函数,在其他函数中调用,即嵌套调用\[4\],以实现较长时间的延时;但需要注意,如在Delay40us(
)中直接调用4次Delay10us( )函数,得到的延时时间将是42 μs,而不是40 μs。这是因为执行Delay40us(
)时,先执行了一次LCALL指令(2 μs),然后开始执行第一个Delay10us( ),执行完最后一个Delay10us(
)时,直接返回到主程序。依此类推,如果是两层嵌套调用,如在Delay80us( )中两次调用Delay40us(
),则也要先执行一次LCALL指令(2 μs),然后执行两次Delay40us( )函数(84 μs),所以,实际延时时间为86
μs。简言之,只有最内层的函数执行RET指令。该指令直接返回到上级函数或主函数。如在Delay80μs( )中直接调用8次Delay10us(
),此时的延时时间为82 μs。通过修改基本延时函数和适当的组合调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时间的延时。 2.2 在C51中嵌套汇编程序段实现延时 在C51中通过预处理指令#pragma asm和#pragma endasm可以嵌套汇编语言语句。用户编写的汇编语言紧跟在#pragma asm之后,在#pragma endasm之前结束。 如:#pragma asm … 汇编语言程序段 … #pragma endasm 延时函数可设置入口参数,可将参数定义为unsigned char、int或long型。根据参数与返回值的传递规则,这时参数和函数返回值位于R7、R7R6、R7R6R5中。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pragma asm、#pragma endasm不允许嵌套使用; ◆ 在程序的开头应加上预处理指令#pragma asm,在该指令之前只能有注释或其他预处理指令; ◆ 当使用asm语句时,编译系统并不输出目标模块,而只输出汇编源文件; ◆ asm只能用小写字母,如果把asm写成大写,编译系统就把它作为普通变量; ◆ #pragma asm、#pragma endasm和 asm只能在函数内使用。 将汇编语言与C51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无疑是单片机开发人员的最佳选择。 2.3 使用示波器确定延时时间 利用示波器来测定延时程序执行时间。方法如下:编写一个实现延时的函数,在该函数的开始置某个I/O口线如P1.0为高电平,在函数的最后清P1.0为低电平。在主程序中循环调用该延时函数,通过示波器测量P1.0引脚上的高电平时间即可确定延时函数的执行时间。方法如下: sbit T_point = P1^0; void Dly1ms(void) { unsigned int i,j; while (1) { T_point = 1; for(i=0;i<2;i++){ for(j=0;j<124;j++){;} } T_point = 0; for(i=0;i<1;i++){ for(j=0;j<124;j++){;} } } } void main (void) { Dly1ms(); } 把P1.0接入示波器,运行上面的程序,可以看到P1.0输出的波形为周期是3 ms的方波。其中,高电平为2 ms,低电平为1 ms,即for循环结构“for(j=0;j<124;j++) {;}”的执行时间为1 ms。通过改变循环次数,可得到不同时间的延时。当然,也可以不用for循环而用别的语句实现延时。这里讨论的只是确定延时的方法。 2.4 使用反汇编工具计算延时时间
用Keil
C51中的反汇编工具计算延时时间,在反汇编窗口中可用源程序和汇编程序的混合代码或汇编代码显示目标应用程序。为了说明这种方法,还使用“for
(i=0;i<DlyT;i++) {;}”。在程序中加入这一循环结构,首先选择build taget,然后单击start/stop
debug session按钮进入程序调试窗口,最后打开Disassembly window,找出与这部分循环结构相对应的汇编代码,具体如下: C:0x000FE4CLRA//1T C:0x0010FEMOVR6,A//1T C:0x0011EEMOVA,R6//1T C:0x0012C3CLRC//1T C:0x00139FSUBBA,DlyT //1T C:0x00145003JNCC:0019//2T C:0x00160E INCR6//1T C:0x001780F8SJMPC:0011//2T
可以看出,0x000F~0x0017一共8条语句,分析语句可以发现并不是每条语句都执行DlyT次。核心循环只有0x0011~0x0017共6条语
句,总共8个机器周期,第1次循环先执行“CLR A”和“MOV
R6,A”两条语句,需要2个机器周期,每循环1次需要8个机器周期,但最后1次循环需要5个机器周期。DlyT次核心循环语句消耗
(2+DlyT×8+5)个机器周期,当系统采用12 MHz时,精度为7 μs。 当采用while (DlyT--)循环体时,DlyT的值存放在R7中。相对应的汇编代码如下: C:0x000FAE07MOVR6, R7//1T C:0x00111F DECR7//1T C:0x0012EE MOVA,R6//1T C:0x001370FAJNZC:000F//2T 循环语句执行的时间为(DlyT+1)×5个机器周期,即这种循环结构的延时精度为5 μs。 通过实验发现,如将while (DlyT--)改为while (--DlyT),经过反汇编后得到如下代码: C:0x0014DFFE DJNZR7,C:0014//2T 可以看出,这时代码只有1句,共占用2个机器周期,精度达到2 μs,循环体耗时DlyT×2个机器周期;但这时应该注意,DlyT初始值不能为0。 注意:计算时间时还应加上函数调用和函数返回各2个机器周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