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C51单片机I/O口默认高电平问题!!!
1. 在C51单片机中,P0、P1、P2、P3端口的寄存器地址分别为0x80、0x90、0xA0、0xB0。这些地址指的是端口寄存器的地址,并非端口的默认高电平或低电平值。
2. 如果发光二极管(LED)是高电平驱动的,当P0口输出值为0xFF(二进制为11111111)时,LED会亮起。然而,这个值不是直接从头文件中获得的,而是在程序中通过赋值语句设置的。
3. 补充说明:您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不对端口执行任何操作,然后测量端口的电压。如果您在端口上连接了LED,并且使用的是高电平驱动,可以通过观察LED是否亮起来验证端口的电平状态。但更为准确的方法是直接测量端口的电压。
B. 51单片机的各个引脚输出高低电平的时候电压和电流是多少能够带动4个或者是8个ttl负载是什么意思
51单片机输出低电平驱动能力很强,至少可达20mA~50mA。高电平驱动能力很弱,电流在5mA以下。
带动4~8个TTL负载是指一个输出类的IO口可与4~8个TTL的输入引脚相连。主要是受高电平驱动能力限制。
一般4V以上高电平,1V以下低电平比较可靠。实际基本上以2.5V为阀值。但是2.5V附近不可靠。
C. 我用单片机驱动松乐5V继电器,用得是s8050NPN三极管,继电器接在集电极,基极接了510的电阻,发射极接地
在51单片机复位后,其管脚处于高电平状态,这是由弱上拉电阻决定的。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单片机通常表现为高阻态输入。标准的51单片机的高电平驱动能力较弱,不足以可靠地触发NPN三极管的基极。因此,为了增强输出能力,通常需要外接上拉电阻。
在使用小功率三极管时,这样的做法是常见的。如果直接连接单片机而不加任何操作,或者单片机保持在复位后的高电平状态,继电器将会被激活。这表明继电器的动作与单片机的输出状态紧密相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有效的策略是更换为PNP三极管,将集电极接地,而发射极则连接到继电器并由5V供电。基极则通过一个串联电阻连接到51单片机的输出管脚。当CPU输出低电平时,继电器才会动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应连接续流二极管,以防止线圈断电时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损坏三极管。如果电路设计成高电平激活继电器,那么上电后继电器会立即动作。为了确保上电时继电器不动作,电路应设计为低电平激活继电器。
在使用松乐5V继电器时,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继电器的动作。通过合理选择三极管类型和正确的连接方式,可以确保继电器在需要时准确地响应单片机的指令。
D. 单片机控制 12V 0.3A的直流无刷电机(风扇) 如何驱动
单片机控制 12V 0.3A的直流无刷电机(风扇) 驱动分为高电平驱动和低电平驱动:
电平驱动IO 口 经一个2K的电阻 ,接到一个三极管 b ,风扇正极接 12V+,风扇负极接三极管 c , 三极管 e接GND (三极管 用NPN 8050 )。
电动机的转子上粘有已充磁的永磁体 ,为了检测电动机转子的极性,在电动机内装有位置传感器。驱动器由功率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等构成,其功能是:接受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制动信号,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制动。
直流无刷电机的维护
1、在拆卸前,要用压缩空气吹净电机表面灰尘,并将表面污垢擦拭干净。
2、为了进一步了解电机运行中的缺陷,有条件时可在拆卸前做一次检查试验。
3、切断电源 ,拆除电机外部接线,做好记录。
4、选用合适电压的兆欧表测试电机绝缘电阻 。为了跟上次检修时所测的绝缘电阻值相比较以判断电机绝缘变化趋势和绝缘状态,应将不同温度下测出的绝缘电阻值换算到同一温度,一般换算至75℃。
5、测试吸收比K。当吸收比大于1.33时,表明电机绝缘不曾受潮或受潮程度不严重。为了跟以前数据进行比较,同样要将任意温度下测得的吸收比换算到同一温度。
E. 51单片机做为输出高电平驱动LED或是三极管基极,需不需要加限流电阻
51单片机高电平驱动能力很弱,输出电流只有300到500uA
因此直接接LED的话,电流很小,亮度很低,就别提启银陆加限流电阻了
负载电流大时,需加三极管驱动,但也要求三极管搏斗的放大倍数大一些
如果是低电平点亮LED,为了保证LED和悄顷单片机不过流,一定要加限流电阻
有的单片机IO口可配置为推挽模式,这时高电平驱动能力也很强,为了保证电流不超过20mA,也要加限流电阻
F. 单片机里如何判断高电平跟低电平怎么看啊看得出区别但是怎么区分
负载肯定是一段接电源正一端接电源负才能工作的。你可以把负载的连接看做两端,一个远端一个单片机端。远端接正极的,单片机端就需要输出负极才能形成回路,也就是低电平驱动。远端接负极的,单片机端就需要输出正极,这就是高电平驱动。
单片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
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