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SP芯片TMS320F28335与单片机AT89S52之间的SPI通信
AT89S52单片机没有标准的SPI接口,其唯一的ISP下载口是以SPI总线形式存在的。如果需要与其他带有SPI接口的器件进行连接,只能通过软件来模拟SPI通信。尽管如此,建议使用串口进行通信,因为它更加便捷且容易实现。
如果你执意选择使用SPI通信,可以将TMS320F28335的时钟线连接到AT89S52的外部中断上。这样做的前提是,你需要为这一连接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除此之外,其他信号线可以随意连接,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SPI通信时,需要仔细设计软件算法,确保时序的正确性。此外,还需要注意电源和地线的连接,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实现SPI通信,但其复杂性和调试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用。
在实际项目中,串口通信因其简单易用、开发周期短等优点,通常被优先考虑。当然,如果项目有特殊需求,需要与特定的SPI设备进行通信,那么通过软件模拟SPI接口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不过,这需要开发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
综上所述,虽然可以通过外部中断和软件模拟的方式实现AT89S52与TMS320F28335之间的SPI通信,但这种方法并不推荐作为首选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串口进行通信会更加高效和可靠。
2. 单片机、DSP、ARM的区别 分别应用在那些场合
1、单片机是一种有完整计算机体系的芯片,适用于简单的测控系统,功能相对简单。
单片机的工作ARM和DSP都能作,单片机对于数字计算方面的指令少得多,DSP为了进行快速的数字计算,提高常用的信号处理算法的效率,加入了很多指令,比如单周期乘加指令、逆序加减指令,块重复指令等等,甚至将很多常用的由几个操作组成的一个序列专门设计一个指令可以一周期完成,极大的提高了信号处理的速度。
由于数字处理的读数、回写量非常大,为了提高速度,采用指令、数据空间分开的方式,以两条总线来分别访问两个空间,同时,一般在DSP内部有高速RAM,数据和程序要先加载到高速片内ram中才能运行。
2、ARM是微处理器,具有强大的事务处理功能,可以配合嵌入式操作系统使用。
ARM最大的优势在于速度快、低功耗、芯片集成度高,多数ARM芯片都可以算作SOC,基本上外围加上电源和驱动接口就可以做成一个小系统了,基于ARM核心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以其自身资源丰富、功耗低、价格低廉、支持厂商众多的缘故,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需要复杂控制和通信功能的嵌入式系统中。
目前,采用ARM核的微处理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ARM微处理器,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市场,基于ARM技术的微处理器应用约占据了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份额,ARM技术正在逐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3、DSP适用于数字信号处理,例如FFT、数字滤波算法、加密算法和复杂控制算法等。
DSP实时运行速度可达每秒数以千万条复杂指令程序。DSP器件比16位单片机单指令执行时间快8~10倍,完成一次乘加运算快16~30倍,其采用的设计是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分开,使程序和数据分别存储在两个分开的空间,允许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完全重叠,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拟信号,转换为0或1的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并在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解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它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运行速度,是最值得称道的两大特色。
DSP芯片,由于它运算能力很强,速度很快,体积很小,而且采用软件编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因此为从事各种复杂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其主要应用是实时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3. DSPIC30F系列单片机中DSP内核的使用方法
C语言编译器自动给调用DPS指令,用C来写程序的话直接用普通的C语言运算符即可。不需要关注其他的。
汇编下有专用的DSP指令,因为汇编是面向机器的语言。而C语言则是面向过程面向算法的语言,编程者不需要关注底层指令如何运算。
如23×32,则是
unsigned int a=23,b=32,c;
c = a*b;
编译时候,C语言编译器会自动讲上述语句用DSP指令编译成汇编语句。
而对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直流的操作,C语言并没有对应的操作指令,可以调用函数库里的DSP函数。你可以到Microchip网站找“16-Bit Language Tools Libraries”的参考手册。顺便看一下“16-bit MCU and DSC Programmer's Reference Manual”(16位单片机和数字信号控制芯片编程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