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inux系统课程有哪些
世面上的Linux系统课程大概分为两类:
redhat 红帽体系,一套非常完善易学成熟的Linux学习认证体系。且不说认证重不重要,学习知识最重要,这是一个以系统管理,服务搭建为主的课程,是一套由入门到 运维的课程(精通现在来言肯定谈不上了)。简单易学,新手的推荐。可以去看看《Linux就该这样学》,比较适合入门。
职业体系,这套体系呢是一套以Linux运维,运维经验为主的体系,相比红帽体系而言,层次略高些,但是学习的难易程度看个人,而且这类课程一般较贵,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或者Linux基础的还是看个人能力吧。个人较为推荐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到深的学习精通Linux。
客户整体来言:系统入门,介绍,安装,命令,权限,用户,磁盘管理,等等。然后是服务,也远程服务,文件服务,web服务,安全等。高端的大概是高可用性,负载均衡,web,数据库,虚拟化,容器等。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大概,真正学习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难。Linux入门推荐看看《Linux就该这样学》先看看Linux是什么,自己了解下linux 在考虑Linux的课程选择,能力比较强的童鞋完全可以考虑自学的。加油吧
㈡ 万字整理,干翻Linux内存管理所有知识点【Linux内核开发人员必学】都是精髓
Linux的内存管理是深入学习Linux的关键,掌握它就像是打通了Linux的任督二脉,这篇文章将帮助你构建一个完整的内存管理知识体系,让学习过程变得高效和系统化。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图示,我们能直观理解CPU如何访问内存,虚拟地址如何转换为物理地址。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架构层面的细节,还触及了Linux内核如何通过分页机制、四级页表进行地址转换和内存管理。
了解Linux内存管理的起点是熟悉内存初始化过程,包括创建启动页表、映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地址等。这个部分清晰展示了内存初始化的宏观概念与具体实现。
在理解了基本内存管理概念后,我们将深入探讨Linux如何组织物理内存,包括物理页、物理页框(page frames)与zone划分。通过这些概念,我们可以了解Linux如何在物理内存中进行高效管理。
分区页框分配器(zoned page frame allocator)在内存管理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它负责管理物理内存的分配与释放。通过伙伴算法(Buddy system),Linux能够在动态需求下高效地分配与回收页框。
在伙伴算法中,内存碎片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挑战。通过内存规整算法,Linux能够将碎片化的内存进行整理,腾出连续的物理内存,满足应用需求。同时,了解内核如何通过页面迁移机制进行内存碎片化整理,也是理解Linux内存管理机制的关键。
为了解决小内存分配问题,Linux引入了slab分配器。它基于伙伴系统分配机制,能够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内存分配,更高效地服务于需要小内存请求的应用场景。
vmalloc机制则允许用户在不连续的物理内存中申请内存,这一特性使得Linux能够在需要时提供不连续但连续虚拟地址的内存空间,满足一些特定应用的需求。
在处理内存管理的异常情况时,如缺页异常,Linux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来建立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确保程序的正常运行。
最后,CMA(Contiguous Memory Allocation)区域的引入,为Linux提供了分配连续大块内存的途径,尤其是在需要进行DMA操作的场景下。CMA区域的管理与Buddy System的结合,使得Linux能够在不同需求间灵活地调整内存使用策略。
通过整合上述内容,这篇文章构建了一个全面且深入的Linux内存管理知识体系,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起一套完整而高效的学习路径,为深入理解Linux内核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辅助学习,本文还提供了Linux内核学习思维导图和相关视频资源,方便读者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