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pp测试-安卓】兼容性测试
1 概述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不同的网络等环境中是否能够很友好的运行的测试。
2 兼容性测试的目的
由于Android设备在品牌、系统、屏幕、硬件等碎片化较为严重,导致一些app在特定的机型上未能按预计的设计展示和运行,导致用户体验较差,不利于app的推广,影响业务发展。为此,app需在上线前进行兼容性专项测试,以便尽可能适配市面上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手机和系统。
3 影响兼容性问题的因素
3.1 硬件
1、处理器
a) CPU架构,常规手机均是arm64 ,若app要适配x86架构则需要针对性测试
b) 不同CPU厂商,尤其是小众CPU,需要特别考虑,例如华为海思、小米澎湃
2、 显卡
a) 显卡影响图形渲染和部分场景的计算,app如用到OpenGL、OpenCV、深度学习、AR、VR、AI,则需要重点考虑
3、 屏幕
a) 分辨率影响UI展示,需兼容HVGA、VGA、WVGA、FWVGA、720p、1080p屏幕分辨率,并考虑不同PPI的情况
b) 关注异形屏幕:刘海屏、水滴屏、打孔屏、全面屏
4、 传感器
a) 视app实际调用情况进行选择:如指纹模块,则需要考虑不同供应商的情况
5、 物理按键
a) 检测物理按键是否生效:音量键、电源键、拍照键
b) 与系统或其他app是否存在冲突
3.2 系统
1、 Rom
a) 不同版本的系统存在一些API、功能、权限等差异,需要结合app的功能进行适配;
b) 第三方定制rom具有一些特殊功能或权限,需要特别考虑,如MIUI
2、 编译版本
a) app编译时以最低版本设置值为标准,操作系统会拒绝将应用安装在系统版本低于标准的设备上
b) Android版本更新,新的版本会引入一些新的特性和方法,新的方法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对系统版本有要求,无法再低版本手机上运行,如果未做兼容性处理,强行运行,会导致Crash
附:Android 已发布版本和API对应表及占用率(官方数据)
3、 浏览器内核
a) 不同浏览器内核影响web页面展示及功能
3.3 网络
1、 2G/3G/4G/5G
a) 不同网络下兼容各种类型的网络请求,关注数据请求过程及结果
2、 WiFi
a) 部分WiFi非直连网络,需要有一步认证的过程,需要特别考虑
b) 对于可能弹出广告的WiFi要做兼容处理
4 介入时机
1、产品发布前或发布后更新涉及上述 “影响兼容性问题的因素”中一个或多个点时,且面临用户数较多、使用人群较为复杂
2、产品上市后出现较多兼容性问题
5 场景选择
以下罗列的一些通用场景,并针对场景做了具体的描述,有些场景是非必测项,具体可视app功能来确定
5.1 安装卸载
该场景会涉及系统权限,可能会出现无法安装或安装后数据丢失,甚至无法启动
5.2 UI展示
受不同屏幕分辨率、PPI影响,可能会出现展示错乱、图片丢失、图片穿透等
5.3 高频交互
高频交互场景受一系列因素影响,考验整机兼容性,需特别考虑
5.4 H5页面(JS/CSS)
不同浏览器内核、浏览器标识会影响具体样式的展示及数据请求
5.5 文字输入
受输入法、虚拟键盘影响,可能会出现无法上屏,或上屏错乱
5.6 系统API交互
受不同厂家、版本的rom影响,可能会导致功能无法使用
5.7 权限相关
受不同厂家、版本的rom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权限无法正常获取
5.8 音视频播放/录制
音视频的录制会调用麦克风(多麦)及摄像头(双摄、三摄等),可能存在不可使用或音视频出现错乱
5.9 传感器调用
可能存在传感器无法调用、权限异常或数据异常
5.10 升级覆盖
受存储权限、安全性影响,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无法启动等错误
5.11 三方SDK
三方SDK的架构、技术选型会影响上层正常调用
5.12 外设交互
特殊厂商的键盘、鼠标等外设可能存在冲突或无法调用
6 设备选择
1、通过用户调研、竞品分析、三方平台数据(近阶段各设备占用率分布及设备出货量、预出货量等)等确定设备选择范围;
附:
友盟设备统计:https://compass.umeng.com/trend
网络设备统计:https://mtj..com/data/mobile/device/
艾瑞移动设备分析:http://index.iresearch.com.cn/device
腾讯移动分析:https://mta.qq.com/mta/data/device
2、根据app类型,确定重点考虑的指标(通常考虑rom、分辨率、厂商),剔除重复,保留用户量较多的设备
7 测试方法
参照上文中列出的和兼容性相关的点以及产品特性,整体相关场景,并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手工或自动化方式进行测试验证(附:设备选择方式参考)
自行协调云测平台优点拥有设备的完全控制权,测试范围更广设备丰富,执行较为简单,有完整的测试报告缺点需要采购,成本较大,有些特殊系统很难协调到资源需要支出一定费用,设备不完全可控,灵活性较差
附:
常见云测平台对比报告
Ⅱ 萍果手机真的比华为好用吗
1,所有手机都能通话录音,就苹果没有特不方便。
2,苹果下载软件有很多限制和每次都要密码,结果还是被黑客功破了。华为下载所有都很方便,也没见什么病毒。
3,苹果发送名片特别繁琐且是彩信很多很机子打不开,还有就粘贴号码重写名字。华为发名片比苹果方便很多很多。
4,很多人都是两个号,用苹果必须带两个手机,华为很多都是双卡双待一个手机搞定比苹果更便捷。
5,苹果所有打字的地方如果打错想改,很难把光标准确放到想要修改的地方,但安卓很准确。
6,苹果接打电话一个名字全是单次通话记录,很可能几个小时就覆盖了前面接打的电话。华为一个名字接打在多都在一条记录里记录着,很可能十天半月的记录都在,要找前面接打的电话更方便。
7,苹果删掉后台运应用程序必须要一个一个的删除,华为删掉后台运行程序只需要两个动作再多的后台应用都搞定。
8,苹果要星标和修改通讯录,必须在通讯录里找到名字才能做到。华为在通讯录里任何页面都能编辑姓名和标星。
以上都是使用的感想,总之我买了4s和6都没用到两个月就换了,慢慢的我还能找出来几条,所以华为比苹果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