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1单片机程序赋值顺序问题(问题在程序的下面)
首先,单片机复位之后一般都会清空数据寄存器的,所以不赋初始值,也是0;
其次,就算i的值不确定,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i初始值大于50则直接跳过while,i变成0,i小于50则自增到50也变成0,只不过会让第一次按键堵塞时间缩短,一般也看不出来。
但是好的习惯应该是在使用变量前给变量赋值。
Ⅱ 单片机矩阵键盘检测脚赋值0x0f,当有键按下时低四位有脚变0,为什么是低四位从1变为0而不是高四位
因为单片机的通用引脚是弱上拉强下拉,也就是说引脚置高时,驱动能力很弱,推电流(从高电平引脚往外部低电平流动的电流)很小;而引脚置低时,驱动能力很强,灌电流(从外部高电平往低电平引脚流动的电流)很大。所以当一高一低两个IO口短接在一起时,是高电平的IO口的电平被拉到低电平,而不是反过来。也就是你说的第四位从1变0而不是高四位从0变1了。
Ⅲ 单片机赋值问题
这样说你明白了么
Ⅳ 单片机 I/O口无论怎么赋值,测量电压不变!!
一定是连接线路问题。是两个共阳极和一个四位一体共阴极的数码管没有接正确
Ⅳ 51单片机赋值问题
直接复制LED=0xff全亮,LED=0x00全灭。就可以了,注意在全亮和全灭之间需要有延时间隔,不然看不到效果。
Ⅵ 单片机赋值和LCD1602使用的问题.
bit result;
result=(bit)(P0&0x80);
这表示的意思是取位变量。P0&0x80运算实际是检查P0.7的状态,如果为1则result=1,否则为0。lcd_bz函数的作用是判断1602液晶是否处于“忙”的状态,因为在这状态时写入新的命令或数据是不被执行的,“忙”的标志就是P0.7=1。只有不忙(P0.7=0)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Ⅶ 51单片机如何检测高电平输入
把引脚设置为输入状态,输出一个1就行。这是单片机的设计者、生产厂家所规定的。
在这个前提下,外界,只有输入低电平,才会改变引脚的状态;输入高电平,是没有反应的。如果,外设一定要送来高电平,那就必须加上一个反相器,再连接到单片机的引脚即可。
Ⅷ 单片机给P0口赋值
#include<reg52.h> // P0 口内部没有上拉,可以加上拉电阻10K。
#include<intrins.h>
unsigned char m;
void main() //主函数
{
P0=0xff; // 这里 P0 口 = 0xff ,全为高电平
for(m=200;m>0;m--);
P0=0x00; // 这里 P0 口 = 0x00 ,全为低电平
} // 重复执行上面程序 输出是 是2伏多 。
// 加个无限循环 不重复执行 P0=0xff; 与 P0=0x00; 如 while(1);
// 则看最后执行的状态。
Ⅸ 单片机赋值
任何机器都是用二进制形式的,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为了方便读和编写程序,可以用各种进制数值(常用有8,10,16)。经过编译系统或解释系统翻译之后就变成了二进制形式,为了编译或翻译系统识别不同的进制数值,不同的进制写法不同。具体还是由编译系统所决定各语言的编写规则。
Ⅹ 单片机寄存器功能与赋值说明
1.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
EX0(EX1):外部中断允许控制位
EX0=1外部中断0开关闭合 //开外部0中断
EX0=0外部中断0开关断开
ET0(ET1):定时中断允许控制位
ET0=1 定时器中断0开关闭合 //开内部中断0
ET0=0定时器中断0开关断开
ES: 串口中断允许控制位
ES=1串口中断开关闭合 //开串口中断
ES=0串口中断开关断开
2、定时器控制寄存器 TCON //控制外部中断和定时器中断3、外部中断:
IE0(IE1):外部中断请求标志位
当INT0(INT1)引脚出现有效的请求信号,此位由单片机自动置1,cpu开始响应,处理中断,而当进入中断程序后由单片机自动置0。
//外部中断,即外部中断相应的引脚接入低电平或下降沿信号时,中断开始响应。
IT0(IT1):外部中断触发方式控制位 //选择有效信号
IT0(IT1)=1:脉冲触发方式,下降沿有效。
IT0(IT1)=0:电平触发方式,低电平有效。
4、串口控制寄存器SCON TI:串行口发送中断标志位
当单片机串口发送完一帧数据后,此位由单片机自动置1,而当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后是不会自动清0的,必须由用户在中断服务中用软件清0。
RI:串行口接收中断标志位
当单片机串口接收完一帧数据后,此位由单片机自动置1,而当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后是不会自动清0的,必须由用户在中断服务软件中用软件清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