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androidzeromq

androidzeromq

发布时间:2022-06-06 10:14:06

A. GitHub上面有哪些经典的java框架源码

B. 如何从C++代码直接访问android framework层的WifiService / 蓝讯

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里我都在使用C++,而且现在C++依然是我做大多数项目时的首选编程语言。自然的,当我从2007年开始做ZeroMQ(ZeroMQ项目主页)时,我选择用C++来实现。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包含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库(STL)已经成为这个语言的一部分了。如果用C,我将要么依赖第三方库要么不得不自己手动写一些自1970年来就早已存在的基础算法。2.C++语言本身在编码风格的一致性上起到了一些强制作用。比如,有了隐式的this指针参数,这就不允许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将指向对象的指针做转换,而那种做法在C项目中常常见到(通过各种类型转换)。同样的还有可以显式的将成员变量定义为私有的,以及许多其他的语言特性。3.这个观点基本上是前一个的子集,但值得我在这里显式的指出:用C语言实现虚函数机制比较复杂,而且对于每个类来说会有些许的不同,这使得对代码的理解和维护都会成为痛苦之源。4.最后一点是:人人都喜欢析构函数,它能在变量离开其作用域时自动得到调用。如今,5年过去了,我想公开承认:用C++作为ZeroMQ的开发语言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后面我将一一解释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ZeroMQ是需要长期连续不停运行的一个网络库。它应该永远不会出错,而且永远不能出现未定义的行为。因此,错误处理对于ZeroMQ来说至关重要,错误处理必须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对错误应该是零容忍的。C++的异常处理机制却无法满足这个要求。C++的异常机制对于确保程序不会失败是非常有效的——只要将主函数包装在try/catch块中,然后你就可以在一个单独的位置处理所有的错误。然而,当你的目标是确保没有未定义行为发生时,噩梦就产生了。C++中引发异常和处理异常是松耦合的,这使得在C++中避免错误是十分容易的,但却使得保证程序永远不会出现未定义行为变得基本不可能。在C语言中,引发错误和处理错误的部分是紧耦合的,它们在源代码中处于同一个位置。这使得我们在错误发生时能很容易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intrc=fx();if(rc!=0)handle_error();在C++中,你只是抛出一个异常,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不能马上得知。intrc=fx();if(rc!=0)throwstd::exception();这里的问题就在于你对于谁处理这个异常,以及在哪里处理这个异常是不得而知的。如果你把异常处理代码也放在同一个函数中,这么做或多或少还有些明智,尽管这么做会牺牲一点可读性。try{…intrc=fx();if(rc!=0)throwstd::exception(“Error!”);…catch(std::exception&e){handle_exception();}但是,考虑一下,如果同一个函数中抛出了两个异常时会发生什么?classexception1{};classexception2{};try{…if(condition1)throwmy_exception1();…if(condition2)throwmy_exception2();…}catch(my_exception1&e){handle_exception1();}catch(my_exception2&e){handle_exception2();}对比一下相同的C代码:…if(condition1)handle_exception1();…if(condition2)handle_exception2();…C代码的可读性明显高的多,而且还有一个附加的优势——编译器会为此产生更高效的代码。这还没完呢。再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异常并不是由所抛出异常的函数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异常处理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这取决于这个函数是在哪调用的。虽然乍一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处理不同的异常,这似乎很有用,但很快就会变成一场噩梦。当你在解决bug的时候,你会发现几乎同样的错误处理代码在许多地方都出现过。在代码中增加一个新的函数调用可能会引入新的麻烦,不同类型的异常都会涌到调用函数这里,而调用函数本身并没有适当进行的处理,这意味着什么?新的bug。如果你依然坚持要杜绝“未定义的行为”,你不得不引入新的异常类型来区分不同的错误模式。然而,增加一个新的异常类型意味着它会涌现在各个不同的地方,那么就需要在所有这些地方都增加一些处理代码,否则你又会出现“未定义的行为”。到这里你可能会尖叫:这特么算什么异常规范哪!好吧,问题就在于异常规范只是以一种更加系统化的方式,以按照指数规模增长的异常处理代码来处理问题的工具,它并没有解决问题本身。甚至可以说现在情况更加糟糕了,因为你不得不去写新的异常类型,新的异常处理代码,以及新的异常规范。通过上面我描述的问题,我决定使用去掉异常处理机制的C++。这正是ZeroMQ以及CrossroadsI/O今天的样子。但是,很不幸,问题到这并没有结束…考虑一下当一个对象初始化失败的情况。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因此出错时只能通过抛出异常来通知出现了错误。可是我已经决定不使用异常了,那么我不得不这样做:classfoo{public:foo();intinit();…};当你创建这个类的实例时,构造函数被调用(不允许失败),然后你显式的去调用init来初始化(init可能会失败)对象。相比于C语言中的做法,这就显得过于复杂了。structfoo{…};intfoo_init(structfoo*self);但是以上的例子中,C++版本真正邪恶的地方在于:如果有程序员往构造函数中加入了一些真正的代码,而不是将构造函数留空时会发生什么?如果有人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特殊的对象状态——“半初始化状态”。这种状态是指对象已经完成了构造(构造函数调用完成,且没有失败),但init函数还没有被调用。我们的对象需要修改(特别是析构函数),这里应该以一种方式妥善的处理这种新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又要为每一个方法增加新的条件。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就是你人为的限制使用异常处理所带来的后果啊!如果在构造函数中抛出异常,C++运行时库会负责清理适当的对象,那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半初始化状态”了!很好,你说的很对,但这根本无关紧要。如果你使用异常,你就不得不处理所有那些与异常相关的复杂情况(我前面已经描述过了)。而这对于一个面对错误时需要非常健壮的基础组件来说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此外,就算初始化不是问题,那析构的时候绝对会有问题。

C. 程序员怎么去提升自己能力

二:信息采集器和笔记本

首先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就如同一个公司会设定它的Vision。

目标要够大,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目标应该设定在解决哪一类问题,而不是精通哪一类技术。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例如,“我要成为iOS developer中的达人”这个目标,就远不如“我要成为前端应用开发的专家”来得有意义。前者学到深处你可能会去钻研iOS framework里各种奇技淫巧,而后者你会开始关注视觉与交互设计,研究各平台间的差异与共同趋势。显然,后者更有助于你的个人发展。

不过即便有了明确的目标,选择哪一类技术学习,如何学习,在信息过载的今天依然是一个难题。常有的观点是应该学习最新的技术,因为老的已经过时,而反对的观点则是新技术还不成熟。我个人的观点是,当初入一个领域时,选择主流技术框架;当你有一定经验后,选择技术时更应该关注背后的推动者,我相信优秀的人和团队总能打造优秀的产品,无论是商业公司还是开源社区。不必太在意技术的新旧,因为可能很快都会成为过去时。你真正要学习的是技术背后的思想。有不少语言与开源项目会写它的Coding philosophy,这是很有意思的,你可以从它们的源代码中去验证这些编程理念。以python为例,如果你执行import this就会看到它的理念,再如Python中一个着名的开源库Celery,在它的文档有专门一节讲述它的编程理念。它们对你的影响会比这些技术本身来得更深远,这是我给初学者们的一个忠告。

同理,我非常推荐读一些优秀开源库或是语言的源代码,例如Python的标准库绝大部分都是用Python实现的,而且可读性非常好。如果学习一门技术仅仅停留在用的层面上,你就还没有完全吸取其中的精华,而且学习的收益会随着技术的过时而消失。

我的另一个学习原则是,在选择学习一门新技术时,最大化它与你现有知识库的差异性。读起来可能有拗口,例如你会Django,接下去你应该去学习Ruby on Rails还是NodeJS?依据这个原则,你应该学NodeJS,因为它的异步IO模型在理念上与Django的同步模型差异很大,而RoR则与Django更多相似之处。但更好的选择是不要去学另一个Web framework,去学习ZeroMQ或是Redis,这两者对于Web development也非常有帮助,这样就做到了最大化差异。从构建一个程序员的技术理念角度,我会推荐每一个程序至少去了解Lisp或是一门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不管你是否会在可见的未来用到,它们能让你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编程。

最后我建议每个程序员都应该经营一款自己的产品,它可以是一款app,一个网站或是一个开源软件。除非你是一个创业公司的早期员工,不然你可能没有机会将所有学到的技术或是理念都付之实践,有很多人想成为全栈工程师,最快的捷径就是打造一款自己的产品。任何一个设计师都会精心打造自己的Portfolio,但大部分程序员却不会。当评估一个程序员的Coding能力时,我会去看他的Github上是否有出彩的项目,可惜国内绝大部分程序员的Github空空如也,或者只有一些非常简单的程序。我建议大家好好经营自己Github上项目,这不但可以提高你的声誉,对你将来的求职也非常有帮助。当你报怨求职面试时又被问到各种无厘头的程序题时,有没有想过面试官也很无奈,因为他没有任何其他方法得知你的Coding能力究竟如何。如果每一个程序员都有自己的作品,我想程序员的面试会简单许多。

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

当被问到“你觉得Junior Developer和Senior Developer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时,我最自然的反应是沟通与文档。沟通包括程序员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其他团队的沟通,与Manager的沟通等等。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把这些问题非常概括地说清楚,不过我可以给一条建议,那就是先学会和你的Manager沟通,让他来教你其余的部分。许多公司都会设置Manager与组员的1:1,一个有效率的1:1应该大部分时间有组员来主导。这需要你在1:1之前花足够多的时间来考虑要问的问题,并且最好提前1天发给Manager,让他有机会思考答案。许多人对此不太重视,或者只问非常具体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开放性问题,这样你很难在你的Manager身上学到东西。如果你渐渐懂得如何利用1:1的时间,它很会成为你在工作中单位时间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活动。

累积你的人脉

每个人都明白人脉的重要性,但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参加一些线下的会议或是活动,可能是最直接的扩展人脉的方式之一。可惜大部分人似乎只是去听了一场技术讲座就回家了。当然,这和不少活动的时间安排也有关系,讲座时间排得太满,茶歇时间短,加上有时嘉宾迟到或是没控制好时间,干脆就把茶歇取消了。而实际上,结识一两个同道中人远比听技术讲座有价值。下次去参加这类会议,不妨给你自己设个目标,比如至少加两个同行的微信。之后维系你的人脉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下了班或是周末找你的朋友们喝个咖啡吧?

另外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职场导师,他可以是你第一份工作的导师或是Manager,也可以是你认识的其他前辈。你们需要维系一个非常长期的关系,不止于一家公司,最好贯穿你的整个职业生涯。每当你遇到疑惑时,都可以询求他的建议,我觉得这将是你最宝贵的一笔人脉财富。

寻找发挥你才华的平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找到适合你的公司。做为求职者评估一家公司可以看三个方面:

公司的发展前景(大公司的话,看所在部门的发展前景)

你将要加入的团队

薪资福利

所以在面试一家公司的时候,你要意识到面试是双向的,公司在面试你的同时,你也在面试这家公司。面试前你应该对这家公司做足功课,准备好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比如指出产品中的问题,询问开发流程或是如何做绩效评估。到时你也可以检验一下你的面试官是否合格。

每次选择公司对以上三个方面都应兼顾,但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比如,在刚刚工作时,加入一个优秀的团队最为重要,他们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提升你的能力。工作5年之后,你需要一个平台施展你的才华,体现个人价值,公司发展前景的重要性迅速提升。当你做出一番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之后,逐渐进入收获期,就有了与公司要价的资格。另一方面,团队实力对公司的前景也有很大的影响。

对一个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同学,一个近几年被问了无数次的问题“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我的回答仍旧是“加入一个优秀的团队最为重要”。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团队的素质是有一定保证,但创业公司则不然,团队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如我前面所说你需要面试这个团队,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过除了团队因素之外,我想提一下毕业生去创业公司的几个好处。

首先,在刚毕业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压力小,是最自由最能承受风险的时期,而这段时间往往不长,所以应把握好这个去创业公司的黄金时段。其次,所有的学生进入大公司后,都会担任初级职位,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学校学习的延续,规范有条理,但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而这正是中国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这方面的能力在一家创业公司可以得到快速锻炼,而在大公司可能要等升到中级职位后才有这方面的机会。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结

我觉得步入职场的前3年对今后的发展尤其重要,希望此文能对年轻的程序员们有所帮助。欢迎评论?

如果想私信我的朋友可以加群,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学术分享,资料共享

D. plc读取bms数据

新的PLC大都开始支持以太网(以前的串口局限性太大了),有的甚至在CPU上直接设置以太网接口,编程,数据传输,都可以通过这个端口来搞定,不再需要增加一个以太网接口卡。
下面是我整理的采集PLC数据的25种姿势:PLC->组态软件->OPC客户端/Modbus客户端2.PLC直连PLC协议转换器3.Kepware加嵌入式工控机,上面跑iot平台的agent。4.MatlabOPC工具箱5.LabviewOPC6.Pyopc加paho加mqttbroker7.PostgresqlSPI通过plc协议读PLC串口,将采集到的数据直接往数据库表里写8.Nodejs串口plc协议解析加mqtt9.awssitewiseopcua10.PLC自带Modbus协议支持,pymodbus加paho。11.最省硬件成本和流量的方案:WiFi芯片里跑协议解析和数据发送云平台。12.串口plc串口转以太网,tcp透传到公网服务器,ie浏览器里嵌入socket控件,用iisasp页面发送数据给服务器,然后返回。13.dtu透传串口或网口到公网服务器,公网服务器跑plc采集数据程序。14.PLC协议转换软件运行在嵌入式linux上,如kuraboschiot15.单片机,上面放两块芯片,一块通过网口或串口采集plc数据,一块主控。16.stm32单片机上跑micropython,用串口自己实现plc协议解析。17.安卓手机接usb转串口线,接plc,再把数据通过awsIoTandroidsdk发到云端http接口。接口收到后用微信python库发送数据到微信群里。18.给某水果公司代工的工厂,用macmini当工控机,用objective-c写plc数据采集驱动采集数据,通过vpn发送到苹果公司总部。让苹果公司总部实时掌握每天产量质量。19.pyopc或pyserial采集数据,然后用zeromq或amqp协议发送到云端。20.nodejs模块,然后用JS通过MQTToverwebsocket来发送数据到云端。前端界面开发人员分分钟变身物联网全栈开发人员。21.不写代码,用node-red拖。类似的是litmus。22.给工控人员用要简单易用,用c#开发agent,内置vbscript或lua脚本,提供几个函数,串口打开关闭,mqtt连接发布订阅。当然也可以java加jython。23.要是连懒得拖node-red,外包给thingworx或ignition的二次开发商。跟工厂用metasys二次开发商监控一回事。24.有钱像高铁或公安网建专网,或者像水果公司建vpn,plc就变成局域网设备,又安全又方便。没钱,就透传或中继。25.Wolfram的OPCClassic这是个Modelica库,可以让仿真模型通过OPC标准连接到OPC服务器,从而连到PLC设备。
在工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甚至工业4.0的大潮中,很多高级算法都是由上位机、云来实现,那么PLC数据采集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之一。

阅读全文

与androidzeromq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用编译机 浏览:547
电子加密货币最新政策 浏览:379
androidcanvas撤销 浏览:269
安卓手机怎么把图标全部下移 浏览:185
饥荒被服务器踢出怎么进 浏览:170
c编译器哪款好 浏览:732
快手宝哥发明什么app 浏览:822
张艳玲编译 浏览:66
android展开收起动画 浏览:237
linuxxz文件 浏览:160
在游戏中心里面怎么玩到解压神器 浏览:484
电脑发到手机里面照片怎么解压 浏览:74
虚拟pdf打印机64位 浏览:413
支付宝AES加密和解密 浏览:379
编译实验原理下载 浏览:131
加密防伪溯源系统私人定做 浏览:222
扫码给电动车充电的app叫什么 浏览:760
关闭命令提醒 浏览:356
云账本app服务器 浏览:500
python输入数字循环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