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MCS-51单片机P0口和P1口的区别
P0口有三个功能:
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
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
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O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⑵ 总结mcs51单片机p0 p1 p2 p3的功能和特性
mcs51单片机的特性:
P0.0~P0.7 P0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39~32号端子)。
P1.0~P1.7 P1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8号端子)。
P2.0~P2.7 P2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21~28号端子)。
P3.0~P3.7 P3口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0~17号端子)。
P0口有三个功能:
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1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
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1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
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总结如下:
单片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
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
⑶ 典型51单片机的P0,P1,P2,P3口都有哪些功能
P0口第一个功能是数据接口,第二个功能是地址低八位,P2口第二个功能是地址高八位。另外除了P0口没有内部上拉电阻外,其他三个都有内部上拉电阻。P1就没多少功能,就是个准双向I/O口。最重要的就是P3口了,他除了是个准双向I/O口外,第二功能很重要:P3.0
(RXD)串行数据接收端;P3.1
(TXD)串行数据发送端;P3.2
(INT0)外部中断0输入;P3.3
(INT1)外部中断1输入;P3.4(T0)Timer0
计数器输入:P3.5(T1)Timer1计数器输入;P3.6(WR)写外部存储器的脉冲输出:P3.7(RD)读外部存储器的脉冲输出。
(3)51单片机p0口扩展阅读:
在单片机中主要包含CPU、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等,多样化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能够让单片机完成各项复杂的运算,无论是对运算符号进行控制,还是对系统下达运算指令都能通过单片机完成。
由此可见,单片机凭借着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功能可以在智能电子设备中充分应用。简单地说,单片机就是一块芯片,这块芯片组成了一个系统,通过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将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集成到芯片中,实现对数据的高速化处理。
⑷ 51单片机P0口问题
P0.0——P0.7是P0口的8位双向口线。第一功能为基本输入输出;第二功能是在系统扩展时,分时做为数据总路线和低8位地址总线。
它由一个输出锁存器、两个三态锁存器(1、2)、输出控制电路(一个非门(3)、一个与门(4)、一个多路控制开关(MUX))、输出驱动电路(两只场效应管Q1、Q2)组成。
功能1:做基本I/O口使用
CPU发出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使多路控制开关MUX接通B端,即与输出锁存器的“!Q”连接,同时使与门输出为低电平,场效应管Q1截止。
当P0输出数据时,写信号加在锁存器的R引脚上,内部总线上的数据通过S脚由锁存器的“!Q”端反相输出到Q2的栅极。若内部总线上数据为1,则Q2栅极上为0,此时Q2截止,Q2处于漏极开路的开漏状态,因此为了保证P0.0输出高电平,必须外接上拉电阻,否则P0端口不能正常工作!若内部总线上数据为0,则Q2栅极为1,此时Q2导通,P0.0输出低电平。
当P0输入数据时,分为读引脚和读锁存器两种方式,分别用到两个输入缓冲器。
读引脚操作,即单片机执行端口输入指令(如MOV A,P0)时的操作。这时由“读引脚”信号将三态缓冲器2打开,引脚上的数据经三态缓冲器2输入到内部总线。
读锁存器操作,即单片机执行“读—修改—写”类指令(如ANL A,P0)时的操作。在执行这类指令时,由“读锁存器”信号使三态锁存器1打开,读入P0口在锁存器中的数据,然后与累加器A中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再反结果写回到P0口。这类操作不直接从P0口引脚上读入数据,而是从锁存器Q端读数据,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出错,确保得到正确结果
功能2:系统扩展时分时做为数据总路线和低8位地址总线
此时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多路转换开关MUX接通A端,且与门的输出由“地址/数据”端的状态决定。
⑸ 51单片机p0口与p2口的区别
区别一、不一样的意思
P0口作输出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P0口有复用功能。当对外部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时,P0口首先提供外部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以供外部存储器地址锁存器锁存,然后将ACTS作为数据线用于写入或读取数据。P1端口,P2端口只是普通的IO端口。
区别二、不一样的功能
P0口第一个功能是数据接口,第二个功能是地址低八位,P2口第二个功能是地址高八位。另外除了P0口没有内部上拉电阻外,其他三个都有内部上拉电阻。
区别三、不一样的用法
信号输出和交互接口,编程可以确定不同的功能,例如连接液晶屏,作为控制信号输出输入等。
由于没有端口复用功能,所以,P0口的V1变成了一个上拉电阻。由于内部就有上拉电阻,因此,作为GPIO,P1端口不需要连接到上拉电阻,当然,不要紧,它相当于两个并联的上拉电阻。
(5)51单片机p0口扩展阅读:
1、P0口:真正的双向端口,输出锁存器,输入缓冲区,第一个设置为1的输入(KEIL包含具有头文件的动作,如果是汇编,则手动设置为1),输出为漏极开路,输出一般为上拉电阻。输入为高阻抗,可驱动8个TTL负载。当有片外存储器可用时,请将其用作数据线。
2、P1口:对于最简单的端口,输入必须首先为1,并且没有高阻态。它只能是输出或输入。能够驱动4个TTL负载。
3、P2口:I/O(输入/输出)与P1口一样,当有片外存储器可用时,使用地址线寻址64K片外数据存储器。能够驱动4个TTL负载。
⑹ 51单片机的P0口有输入输出的作用,怎么体现,电路图
最好的体现方法是:
输出:你接一个LED到P0口上,让它点亮熄灭。这样就是输出
输入:你接个开关到P0口上,再在别的端口接个LED,让开关控制LED,这样P0口就是输入了
⑺ 单片机p0口工作原理
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再看图的右边,标号为P0.X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P0.X引脚可以是P0.0到P0.7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上图相同的电路组成。
下面,我们先就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份跟大家介绍一下:
先看输入缓冲器: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三态门有三个状态,即在其的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就是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大家看上图,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锁存器输出端Q的数据,那就得使读锁存器的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上图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这个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我们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D锁存器: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的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大家看上图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也就是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Q非是反向输出端。
对于D触发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也就是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Q非的。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一旦到了,这时D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Q非端。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了,这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了)。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来了,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端的状态。
多路开关:在51单片机中,当内部的存储器够用(也就是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这里讲的存储器包括数据存储器及程序存储器)时,P0口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即I/O)使用,对于8031(内部没有ROM)的单片机或者编写的程序超过了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外扩存储器时,P0口就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那么这个多路选择开关就是用于选择是做为普通I/O口使用还是作为'数据/地址’总线使用的选择开关了。大家看上图,当多路开关与下面接通时,P0口是作为普通的I/O口使用的,当多路开关是与上面接通时,P0口是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的。
输出驱动部份:从上图中我们已看出,P0口的输出是由两个MOS管组成的推拉式结构,也就是说,这两个MOS管一次只能导通一个,当V1导通时,V2就截止,当V2导通时,V1截止。
与门、与非门:这两个单元电路的逻辑原理我们在第四课数字及常用逻辑电路时已做过介绍,不明白的同学请回到第四节去看看。
前面我们已将P0口的各单元部件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P0口做为I/O口及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的具体工作过程。
1、作为I/O端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
P0口作为I/O端口使用时,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0(低电平),看上图中的线线部份,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同时与与门的一个输入端是相接的,我们知道与门的逻辑特点是“全1出1,有0出0”那么控制信号是0的话,这时与门输出的也是一个0(低电平),与让的输出是0,V1管就截止,在多路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是0(低电平)时,多路开关是与锁存器的Q非端相接的(即P0口作为I/O口线使用)。
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数据总线向引脚输出(即输出状态Output)的工作过程:当写锁存器信号CP 有效,数据总线的信号→锁存器的输入端D→锁存器的反向输出Q非端→多路开关→V2管的栅极→V2的漏极到输出端P0.X。前面我们已讲了,当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0时,与门输出为低电平,V1管是截止的,所以作为输出口时,P0是漏极开路输出,类似于OC门,当驱动上接电流负载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
⑻ 51单片机p0p1p2p3口,到底有啥区别啊,他们的基本功能有啥
首先,51单片机p0p1p2p3口,都可以当准IO口使用,也就是既可以作输出口,也可以作输入口。区别在于:
1、P0口作输出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
2、P0口有复用功能。当对外部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时,P0口先是提供外部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供外部存储器地址锁存器锁存,然后充当数据线,用于写出或读入数据。
3、P1口、P2口只是普通IO口。
4、P3口所有管脚运有特殊功能:
P3.0----RXD,串行通信输入口,不使用串行通信功能时,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1----TXD,串行通信输出口,不使用串行通信功能时,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2----INT0,外部中断0输入口,不使用外部中断0功能时,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3----INT1,外部中断1输入口,不使用外部中断1功能时,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4----T0,定时器0外部计数输入口,不使用定时器0外部计数功能时,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5----T1,定时器1外部计数输入口,不使用定时器1外部计数功能时,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6----WR,外部存储器写信号,不使用外部存储器写功能时,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7----RD,外部存储器读信号,不使用外部存储器读功能时,可做普通IO口使用
⑼ 51单片机中,p0口作为输出口和p1,p2,p3有什么不同
p口是单片机的i/0口,以51单片机为例,p0-p3这四个口都可以独立的并行输出8位数据(或数据的每一位),或者读取该口的寄存器得到该口的输入数据。p3口还有复用功能,即除了作为输入输出口外,还能选作其他的功能,如读写控制等等。
⑽ 51单片机P0口可以控制继电器吗
51单片机的所有口都不可以直接控制继电器,需加电流或电压放大器。
但P0口比较特殊,不能输出高电平,需外加上拉电阻,或用低电平驱动,再加放大器。